走過雜沓紛亂 中醫說簡單

瀏覽人數:1258

 走過雜沓紛亂,中醫說簡單

女70歲,「閱人無數」,人指的是醫師,聽說那兒高明,執著追去。自認對中醫有研究,內經論述也能說三道四。這樣的病人自主意識高,對看診的醫師雖不至於指手畫腳,心中卻執念一番道理,很難聽進不一樣的說法。她說:「皮膚癢尤其夜寐時、認為打完第四劑的後遺症。睡眠障礙,斷續服著安眠藥。咽中卡卡、呼吸不暢、腹瀉、大便溏1/3.4次、排氣多、納可。飲食喜湯湯水水、水果蔬菜多。」全身到處搔抓,皮膚泛紅滲液,長期摳抓,黑色素沈澱、苔蘚化。她強調著血熱,不能吃補的,不能吃燥的、辣的,意思是「清熱解毒」為首選。也許過去醫師的診斷,也許綜合書上的論述,也許久病成良醫,有意沒意下著指導棋。臨床醫師恰是心中自有定見,豈能三言兩語被影響,所以淡淡回應:「如果過去為是,今日妳不會出現我的診所,妳只能接受(昨非今是),如何檢視我的診斷,請用身體去感受,身體為真,其餘路人甲、路人乙所云,聽聽就好。」

 

審證論因:「生活上偏愛湯湯水水、水果蔬菜是吃進去的水,隨著歲月的衍化,匆匆70年,身體早已(水盛血虛)(飲郁化熱)形成皮膚搔抓泛紅滲液,打第四劑疫苗不過推波助瀾罷了。水盛即陰盛,(陰盛陽虛)身體陰涼不易入睡。(水郁上焦)呼吸不暢,咽中卡卡。(水郁下焦)腹瀉、大便溏1/3、4次。她的症狀眼目在「飲」,內真寒外假熱的皮膚病灶,需處理的是真寒的飲,而非假熱的皮膚狀況。如果一昧的清熱解毒,只看假象皮膚紅疹癢,結論是越清熱,形成裡越寒外越熱,輾轉成壞證,所謂病來如山倒,病去如抽絲。她半信半疑的糾結在很多聽不明白的診斷裡,第一次服藥3日,第二次服藥5日,放下過去執著(血熱)的一門心思,檢視身體(內真寒外假熱)的確切,傳統醫學經方的思考,一眼看穿,大道至簡。

 

她66歲,又黑又乾又瘦,一臉疲憊憔悴,一直服著藥沒停過,雲端藥歷長長一串。是過去我沒處理好的病人,因為聽到別人無意間的介紹,再次回到診所,她的回診,對我有極大的意義。曾經多少花開花落,多少物換星移,一直在案前面對古文、沒有斷句、讀過N遍、不知所云~讀懂~讀熟~讀到融會貫通~讀到會用~讀到深化,在她的身上考驗自己形成殘酷的必需。

 

 

她說:「心悸、心慌、暈眩、無力感、欲嘔、目乾澀、耳癢、呃逆、胸悶,胃部脹滿、大便可、右腰臀酸痛、口乾舌燥、睡眠障礙、平日喜湯湯水水、水果蔬菜多。」。大部份女性,平日飲食喜湯湯水水,水果蔬菜,認為健康不易發胖,在年輕時,新陳代謝好不會產生問題,當年事漸大代謝率下降,水飲就會郁積,形成病灶。(水盛血虛)(水郁上焦):心悸、心慌、暈眩、耳癢、目乾澀、胸悶。(水郁中焦):呃逆、胃部脹滿。(飲郁成瘀):右腰臀酸痛。(飲郁化熱):口乾舌燥。飲盛為陰盛,(陰盛陽虛):睡眠障礙。她的症狀的眼目為「飲」,化熱成瘀,其實是內真寒外假熱。因為她的又乾又黑又瘦,口乾舌燥,所謂瘦人多火,去到那兒都是交代「多喝水」「多喝水」,才能「水噹噹」,她的大量飲水形成郁積衍為病灶,對於我的診斷嚴重質疑。我只開藥3天,溫陽去飲,疏肝理脾化飲、溫陽健脾滌飲,請她喝水量減少一半,睡前晨起別喝。當她第二次回診,訴說著大幅度改善,我的經方路真的一點兒都不辛苦了,腳步頓時輕鬆自在起來,全身充滿正能量,她的反饋比賺到錢更溫馨更幸福。

 

此時一定要鄭重的申明,中醫師活到老,學到老,絕對有不一樣的光景和層次,何況在行醫30餘年後,毅然不畏艱辛萬難,苦苦熬在「經方」領域,隨著醫病相長,漸漸練就通透的經方思考,驗證在病人身上,所謂「實證醫學」「一劑知,二劑已」的震撼,曾經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一條無怨無悔的經方路,勤求古訓,博采眾方,我想的是,不是我一生看多少病人,而是我一生看好多少病人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