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當症狀反覆 切莫還是症狀治療

瀏覽人數:292

 中醫經方:當症狀反覆  切莫還是症狀治療

 

 

很多人身上的症狀總是反覆不斷,或者全身有很多區塊不舒服,到處都生病,一般人的思維是最不舒服的地方先處理,落入切割式分段式的治療,比如腸胃為身體的樞紐,優先治療腸胃等,非傳統經方醫學全面、通體、宏觀的原意。用藥如果僅針對症狀治療,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,當下也是能改善或壓制,沒有治療病因去除病灶,終究一再誘發反覆不斷。或者取某ㄧ區塊論治,也只能改善局部,令人總在生病的狀態。

 

 

一個頭痛多種病因,止痛藥、或頭痛藥,只是眼見的頭痛論治,藥效一過,頭痛依然頭痛,怎樣的頭痛,不能頭痛醫頭:

1、必需服止痛藥,有時也無法止痛,當然得找出病因。

2、頭部除了痛,還會脹、重、暈、欲嘔、嘔吐、脖子很酸很緊,還有兼夾症,豈能僅就頭痛止痛。

3、頭痛的產生在特定的時刻:月經前、中暑、寒流、情緒緊張、沒睡好等,一定有個人的體質因素,怎能忽略。

 

 

眼睛乾澀一直點眼藥水依然乾澀,吃葉黃素、喝胡蘿蔔汁、多喝水也不能改善。如果乾澀就是滋潤,乾燥症又怎會是重大傷病。人體的乾燥滋潤唯一是血,血液牽涉的是循環問題,循環必需是體暖,溫心陽、補中陽、回腎陽,才能氣行血行,才能有效的滋潤。

 

 

口乾舌燥和上述的乾眼症同屬於乾燥症,臨床上太多直白地認為燥熱上火,卻總是越喝越渴,吃冰冷的更渴,那就是循環問題,太多水飲冰品,只會讓體內越冷,導致心臟無法正常運作,不能送有效的循環滋潤嘴巴,所以口乾舌燥是體冷而非燥熱,寒熱之間南轅北轍,令人認知錯誤。

 

 

咽喉卡卡都是痰,總是咽乾咽癢咽痛,隨時咳一下,很容易夜咳,經年累月的咳嗽,吹風、淋雨、喝冰冷、說話、大笑、走路、怕樓梯、情緒緊張、胃食道逆流等都引起的咳嗽。所以不是鎮咳止咳的事兒,而是胸腔肺部裡的水濕痰飲作祟,經書裡的論述「支飲」,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怎會是清熱解毒瀉肺火、滋肺潤燥潤肺陰,大錯特錯的想法呢?

 

臟寒生滿病,腸胃脹氣胃腹總是悶悶脹脹的,臨床上疏肝理脾解鬱,也算症狀治療,消納消導是能一時紓解,一旦停藥立馬就脹,因為沒有直搗核心。腸胃脹氣的真正病因是「寒飲」,寒飲刺激內膜造成胃酸分泌胃食道逆流,所以溫陽去飲才是正確的治則。

 

 

便秘、慢性尿道炎、各種皮膚病、水腫、過敏性鼻炎、睡眠障礙、憂鬱症----不勝枚舉,臨症千萬別糾結在病名,要處置的是病因。別人不會得病,而你卻一病再病,必然有體質的因素。

 

 

傳統醫學中醫經方,提出確認體質,統合歸納出病因,必需是治人治因,而非淺顯的症狀治療,才能直達病灶取效,優雅地過生活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