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醫學 各種皮膚病的另一種診斷思考

瀏覽人數:541

 中醫經方醫學

各種皮膚病的另一種診斷思考

 

 

皮膚是人體的最大器官,不少人從小到大狀況不斷:

皮膚乾燥、皮膚癢、皮膚粗糙、青春痘、濕疹、汗皰疹、毛囊炎、尋麻疹、脂漏性皮膚炎、異位性皮膚炎、酒糟鼻、癬、癰、瘡、癤、頭皮屑、頭皮痘、白斑等。如果是偶發的皮膚病,離不開多喝水、消炎清熱解毒的處置,但如果是輾轉反覆地好不了,就不是眼見的症狀治療,必需認清個人的體質,確認致病的病因,治人治因,才是優質的診療處置。

 

 

一、確認體質:

會產生皮膚病,一定是循環不佳體冷的人,飲食精氣入內,無法有效地運作,累積在體內的五臟六腑,上中下三部份即三焦脹滿。亦會累積在皮下肌肉組織,久而久之水飲精氣在皮下油化造成皮膚泛油。在皮下熱化、餿化造成上述很多皮膚的症狀。在皮下固化,癰、瘡、癤、疣、毛囊炎、癬等。皮下肌肉水飲積聚,水盛血虛無法滋潤,造成皮膚乾燥、皮膚癢、皮屑紛飛等。

 

二、確認病因:

體冷的人,飲食精氣無法有效運作,累積在體內,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水濕痰飲累積在體內上中下三焦五臟六腑,同時累積在皮下肌肉,造成諸多的皮膚困擾。

 

 

再度重申何謂體冷和怎樣流汗有密切關係:

1、不易汗動了少汗 或動了也汗不出,天生體冷。

2、不易汗動了暴汗,天生素有寒飲。

3、局部作汗,體冷只局部有熱,局部作汗。很怕冷也很怕熱。

4、透過外在溫暖才能流汗,吃熱食辛辣、洗澡、覆被子。

 

三、確認治則:

確認體質為體冷,確認病因為水濕痰飲,確認治則為「溫陽去飲」,人體的陽有表陽、心陽、中陽、腎陽、所以有祛表飲、溫心陽、補中陽、回腎陽。當身體暖呼呼,循環可以上達到頭面,可以下趨到腳,可以外達皮下肌肉,則很多皮膚症狀迎刃而解,和多喝水、消炎清熱解毒,大相逕庭,相差甚遠甚遠。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