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善豈是丁點兒 中醫經方的全面、通體、宏觀

瀏覽人數:364

 改善豈是丁點兒  中醫經方的全面、通體、宏觀

病人落坐在診間,洋洋灑灑敘述體況,人體頭面孔竅、軀幹四肢、五臟六腑、皮膚、爪甲等,都會產生症狀。搜尋雲端藥歷,病人幾乎都是多科就診的過往記錄,分段式的就診,頭痛醫頭,脚痛醫腳,實際上人體有不可分的連貫性,當身體不適時,不能眼見的症狀為憑。

 

他67歲:「憂鬱症、叨絮著不想活的悲傷情緒、已在身心科服藥2年餘、倦怠疲勞、全身乏力、焦慮、恐慌、目淚、目乾、過敏性鼻炎、胸悶、胃食道逆流、起夜1次、不易汗、活動後少汗、平日茶、湯、蔬果」。

他說:「為何血清素、多巴胺吃了2年,沒能讓我愉悅起來,反而常常想去死」,看著他的愁容,訴說著傷心事,無力感。病痛的多磨,充滿著無奈苦痛的人生,此時心想著必需說些有用且正向的話,激勵他走出困境,我的回應是:

1、不易汗、活動後少汗,素有寒飲、寒濕的體質,冷冷的體內,服藥吃喝飲食後,郁積在體內的五臟六腑,循環無法達高處頭面,血清素、多巴胺服進體內,卻無法到頭頂去。中醫經方能做的,讓身體溫熱起來,促進循環順利到頭,有了滋養,焦慮恐慌可控。

 

2、目淚,流鼻水、胸悶、胃食道逆流等,源於不易汗的水飲郁積。

 

3、寒濕陰鬱,令人倦怠疲勞、四肢無力。

 

4、我們服有效的藥劑,送血清素、多巴胺到頭。

 

第二次回診,他步出診間時,頻頻回頭,眼中閃著男兒淚,中醫給他有了盼頭。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在艱困時,中西確實該整合,給頹喪的病人一線生機。

 

她46歲:「頭痛、脖子緊、舌破、手心足心熱、納可、大便可、胃痛、胃脹、胃食道逆流、不易汗、活動後少汗、月經後期、淋瀝3週餘、平日白開水、咖啡、熱湯、蔬果」。

 

過去診斷的思維是:腸胃中焦是身體的紐帶,腸胃好,人顧好,不顯老,所以處方平胃散、半夏瀉心湯、四逆散、小建中湯、厚朴溫中湯等。也受西醫的影響,見症用藥,加入葛根湯、當歸芍藥散、溫經湯等。心裡還沾沾自喜,自覺開藥四平八穩,包山包海,所有的症狀囊括進入。而病人的不回診雖然因素繁多,但大部分是療效不彰,療效丁點兒。

 

如今診斷的思考:

1、不易汗、活動後仍少汗:素有寒飲,是嵌在家族DNA裡,必需承擔的體質因素,體內水多寒濕,意謂著循環代謝不佳、水濕痰飲容易郁積體內。

 

2、源於素有寒飲,循環不易上達頭面高處,所以頭痛、項強、舌破,此時除了內服藥物,可以加入頭部和頸椎的刮痧,刮刮頭,頸椎兩側刮出紅點,立馬有促進循環的作用。

 

3、體內充斥寒飲,體熱只能往四肢頭面外散。體熱一直外散,無法循環回去充滿寒飲的體內,身體成壁壘分明的體寒在軀體內,劇熱在四肢頭面的體外,所以手心足心很熱很熱,甚至夜寐無法覆被。人們誤解成燥熱體質,大量喝水,吃冰涼退火的食物,結果體內越寒,體外越熱,內真寒外假熱,要處理的是真寒,假熱只是假象,無需理會。

 

4、水濕痰飲郁積中焦,造成胃痛、胃脹、胃食道逆流,要處理的是「水濕痰飲」,而非疏肝理氣和胃。

 

5、水盛血虛而不能攝血,月經後期,淋瀝不斷,豈是芎歸膠艾湯的事兒,要處置的是水盛。

 

她的回診說:「怎麼服藥後,所有的症狀全部改善,人舒服很多,拖拖拉拉的月經也神奇的停了」。她說的是中醫經方醫學的特色,1、「審證論因」,證是很多症狀的結合,評估出病因,治因非治症狀。2、「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」,胃食道逆流、月經異常等,僅是病名不重要,要評估整個人,治人非治病名。醫療進入中醫經方領域,只要診斷思考正確,改善豈是丁點兒,總是全面、通體、宏觀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