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天用1次健保卡 中醫經方〔治人 治因 非症狀治療〕
瀏覽人數:339
2天用1次健保卡 中醫經方〔治人、治因、非症狀治療〕
她61歲,無慢性病史,時序10月未竟,從網上瀏覽文章來到診所,線上卡序秀出139。問診時,她洋洋灑灑敘述著服藥史,過往諸位醫師的觀點,以及她個人身體的感受與發展。一定是身體覺得不適,才會每個月用掉14次健保卡,平均2天見1位醫師,明示她的不安和焦慮,如何協助她,是臨床醫師應該思考的點兒。
臨床上,健康的體質,身上沒有不適的症狀,一旦得病,見其症,用其藥,症狀治療即可,沒有爭議。但如果症狀落入輾轉反覆,傳統經方的〔有是證,用是藥〕,是治因、治人,非症狀治療,診斷思維兩者大相逕庭。
她說:〔胸悶、胸痛、咳嗽、暴汗體質、盜汗、濕疹反覆、平日白開水、冰品、蔬果、頭痛暈重脹、脖子緊、胸悶痛、呼吸不暢、喘咳、胃脹痛、胃食道逆流、腹脹痛、大便小顆粒、睡眠障礙、倦怠疲勞〕。用掉139次健保,從頭病到腳,是過度醫療?藥石罔效?情緒障礙?這樣的病人或許最終止步在身心科罷了。
臨床醫師會思考的點兒:1、腸胃是身體的樞紐,理順腸胃,諸病可止。2、詢問病人那兒最最不舒服,就從那兒先下手。3、有其症,用其藥,頭痛給頭痛藥,胃痛給胃藥,一張處方簽,10餘藥方,層層疊疊,號稱疊疊樂,百餘藥味,一股腦兒吞下。而她卻依然尋尋覓覓,眉頭深鎖,不知到年底,健保卡是否摜破200大關。
經方的思考提供:
1(治人),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。不是西醫式的中醫,不是分段式的治療,評估整個人的體質。
2(治因),審證論因,證是很多症狀的集合,統合歸納諸症的病因。
治人:她暴汗、盜汗,水濕痰飲的體質,(百病皆由痰作祟),痰飲流注,三焦俱病,因而睡眠障礙,倦怠疲勞。所以症狀治療、分段式的治療,西醫式的中醫,或能改善丁點兒,但疏忽了她整個人,整個體質的意義。每個人體質不同,生病自是不同,中醫傳統醫學不同於西醫的是人本醫療,評估其人,綜觀其人,充分了解整個人,治人,非治症狀,才是醫療的初心。
治因:審證論因,證是很多症狀的集合,統合歸納諸症的病因,治因。她是水濕痰飲的體質,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諸多症狀皆為痰飲郁積,病因是痰飲,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四逆湯、理中湯、苓桂朮甘湯、苓甘薑味辛夏仁湯、當歸芍藥散等加減化裁。非治療症狀,也非分段式的治療,她的輾轉反覆,在在的不舒服,一再就醫,是因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,流於片段,流於單一症狀,該處理的是根本的病因,病因去除,諸症可解。
曾經有人問我,為何在57歲,從醫32年之後,不畏艱難,焚膏油以繼晷地轉身投入經方醫學,勤求古訓,博採眾方。答案是:(我在病人身上看見全面通體宏觀的改善,不是一個地方變好,是全面變好),這種力量是多麼巨大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