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面多證 中醫經方醫學的另一種思考

瀏覽人數:267

 頭面多證  中醫經方醫學的另一種思考

 

 

中醫經方醫學的診斷是治人、治因,治人要先確認體質:

當頭皮臉上泛著油光、淚眼汪汪、鼻水嘩啦嘩啦、濕耳、口水很多、流口水、咽喉卡痰等,提示著體內有很多的水濕,水濕在頭面上的孔竅汨汨而出,已變化成又黏又膏又油,但確認體質為體冷,身體沒有溫暖,冷底。

 

 

飲食入內沒有化成有效的精氣,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、水濕痰飲累積體內,影響循環很難上行,或上行之後無法有效下行,周而復始惡性循環。故水濕痰飲累積在頭面部,一樣成粘成膏成油,飲食越多,頭面部的皮下肌肉累積更多,經年累月油化熱化餿化後,呈現頭皮面部油膩、頭皮屑紛飛、頭皮很癢、頭皮痘、黑色素沈澱、臉上青春痘。

 

同時也造成脖子肩背很緊很酸痛,一般總認為壓力太大、姿勢不良、缺少運動等,其實是又黏又膏又油循環不良,所謂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。

 

 

上述這些症狀,臨床上很容易被誤解為燥熱上火,一般人大量喝水,吃退火清熱的食物,清熱解毒不只輾轉不癒還每況愈下。因為清熱消炎解毒讓身體更冷,循環越是不能上達滋潤,頭面多症越是乾燥難耐。

 

 

確認病人體冷,病因為水濕痰飲,中醫經方的治則為「溫陽化飲」,去除體內的水濕痰飲。溫陽更是需要溫心陽、補中陽、回腎陽,三陽開泰火力全開,讓身體暖呼呼的,更讓心臟馬達能順利有效地運作,噗通噗通的跳起來,將頭皮面部下的髒水、臭水代謝而出,頭面不油,去除頭皮屑、頭皮痘、青春痘等,強而有力的循環眼睛乾、鼻子乾、口乾舌燥、乾裂的唇炎、卡卡的喉嚨得以滋潤,通則不痛,頸椎不再酸痛,去除水濕痰飲還給病人一顆舒爽清晰麻利的頭,順利工作又能細膩思考,過好每一天。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