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霧看中醫 救命稻草中醫經方
瀏覽人數:437
腦霧看中醫 救命稻草中醫經方
中醫的利用率能提升,前提是療效需獲得普羅大眾的肯定,不少病人因為在西醫的處置裡游來游去,病症輾轉反覆,或者各種檢查用盡,找不出病因,此時思考才會轉個彎兒,或許中醫有一線生機。治病講求祛邪扶正,祛邪是消除致病因素。扶正是扶助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對體內體外環境的適應力。工商社會,講求迅速和壓制,若醫療都是如此處置,最有可能讓病邪沁入身體的深處,衍成病灶,只要身體質量下降,病情落入反覆和反撲。如今社會氛圍的思考,輕忽了真正傳統中醫最根本的治病原則:「祛邪扶正」,所以沒將中醫列為就診的第一線,誠屬可惜了。
他50歲:「睡眠障礙、熱汗、動暴汗、平日白開水、茶、咖啡、熱湯、蔬果、酒、確診後年餘、腦鳴、胃食道逆流、大便可、開合跳時腦鳴尤甚、3家醫學中心檢查Ok」。從事業務工作,台灣、越南、大陸,飛來飛去,確診新冠之後腦鳴,影響睡眠,服著鎮靜安眠藥劑,依然腦鳴。跑了3家醫學中心,儀器顯示皆為正常,驚恐困惑的數日子,盤算著藉由運動或許能改善,但每當開合跳時,腦鳴更響,該往何處去,躊躇猶豫著。
他的老婆女兒目前正在診所處理中,老婆40歲:「納呆、胸悶、呼吸不暢、口渴、目乾澀、胃食道逆流、大便軟爛、排氣多、不是吃素但吃很素、很怕冷又很怕熱、不易汗、動後仍少汗、平日白開水、茶 、豆漿、熱湯、蔬果」。女兒16歲:「頭皮癢、長痘痘、臉腫、晨起腳腫、目乾澀、濕耳、鼻癢、口乾舌燥、易打嗝、胸悶、一動暴汗、平日白開水、牛奶、熱湯、蔬果」。
媽咪女兒以不同的作汗方式呈現身體狀態,媽咪「不易汗,動了少汗」,容易郁積水飲在身體裡,身體上中下內外形成一系列症狀,其治則:「溫經回陽、宣肺化飲、溫陽健脾、益氣滲濕」。女兒「動則暴汗」,顯示體質水飲眾多,因此水飲除了郁積在體內五臟六腑,也積在皮下肌肉,水飲代謝不佳,在皮下肌肉處化熱,顯現在皮膚則頭皮癢、不停長痘痘,讓青春美少女心情沈重受挫。如果只聚焦在眼見的痘,清熱解毒,則熱越清裡越寒,不但長痘不斷,身體水腫越甚。其治則:「溫陽化飲、祛寒去飲、溫陽健脾、益氣滲濕」。
母女取得不錯的療效,幾番勸說下「他來了」,診間醫病之間似乎一條鴻溝,一位篤信西醫的病人,在西醫已經山窮水盡,關於中醫仍持著懷疑的態度。
爸爸女兒相同體質,動則暴汗,暴汗的身體條件是體內天生水飲眾多,爸爸確診之後,社會的氛圍都是「多喝水」,病人執行的是「拼命喝水」。確診時都待冷氣房,完全沒流汗,水飲就郁積在體內,郁積的水飲加上原本生理的水,體內變成冰冷黏膩,身體冰冷就無法好好睡覺,和鎮靜安眠的藥,邏輯大不同。開合跳時腦鳴尤甚,年餘以來,尋尋覓覓答案未果,其實是跳躍時「激動裡飲」形成。其治則:「宣肺化飲,溫陽化飲,溫陽健脾,益氣滲濕」,他的第二次回診,臉上多了笑容,話兒也多了起來,醫病的最遙遠、最近的距離,只要有療效,就是零距離。
中醫經方醫學的「審證論因」「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」,傳統醫學的祛邪扶正,都是智慧和菁華,延續幾千年,未曾淹沒,對於疾病的複雜多變,深入宏觀全面的思考邏輯,不一定百病治療的首選,卻像救命稲草般地風中佇立,屹立不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