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流汗和體質攸關 你清楚嗎

瀏覽人數:491

中醫經方  流汗和體質攸關 你清楚嗎

 

 

流汗的狀況跟隨身體一輩子,分分秒秒相連,但很少人注意和關心,認為家常便飯、自然存在、不足掛齒,而它隱含著體質和健康的指標,卻被棄之如敝屣。在診所每天不厭其煩的解釋水濕痰飲與流汗之間,最大的心願是帶給病人不一樣的視野,不一樣的思考,重新審視根深蒂固的健康概念,是否一直一直是錯的。

 

每個人都有唯一特殊的體質,但在認清體質時,一昧追求人云亦云,甚至相當堅持身體力行,尤其是沒事多喝水、體重×30、1500~2000CC,每天做到位,不足量時,最終一定補足一夥兒灌入體內,每天擔心的總是水太少,從未有水太多的念想。

 

 

臨床上痛風、結石的病人不少,被交代的是多喝水,卻從未認清體質。病人不僅是多喝水,實際上做的是拼命喝水。水的存在既然可以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水濕痰飲其實是過多的水在體內越來越油,越來越膏,越來越黏,越來越塊,越來越石,積聚到處而成病灶。飲食是生命的必需,食有好壞,飲何嘗不是呢?

 

 

他68歲,〔抽筋、手雞爪風、肚皮身體彎下就抽筋、小腿肚抽筋要站立久久才緩解、身體到處無時無刻都在抽筋超痛的、胃食道逆流、排氣多、熱就流汗、活動暴汗、平日白開水、茶、咖啡、湯、蔬果〕。

他自我介紹是車子的醫生,找出車子的病因做治療,而他的抽筋,對應著芍藥甘草湯,沒有改善痛苦的過日子。

 

我的回應:

1、抽筋對應芍藥甘草湯是症狀治療,西醫式的中醫,非傳統中醫經方的思考。

 

2、熱了流汗,動了暴汗,素有寒飲水濕的體質,平日湯水不斷,沒事多喝水,水飲郁積中焦胃,痰飲刺激分泌胃酸,形成胃食道逆流。

 

3、痰飲郁積腸道,人體的調解機制,所以排氣多。

 

4、痰飲郁積在皮下肌肉,越來越油,越來越黏,不通成痙攣抽筋無時無刻。

 

所以不是治抽筋,而是治皮下的水濕痰飲,飲去則血行氣行,抽筋可癒,開出藥方:四逆湯+理中湯+葛根湯+苓桂朮甘湯。有人不解而誤解,我也是疊疊樂醫生,其實是不懂深意,不過是葛根苓朮附湯+乾薑罷了。

 

他說:我是車子的醫生,妳確實是人的醫生,醫理中肯,治則明確 。

 

 

他15歲,〔四肢冰冷、納可、大便可、盜汗、手汗、腳汗、平日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冰、飲料、湯、蔬果〕。如果沒有審證論因,以脾主四肢,肯定健脾益氣為主軸,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歸脾湯,也落入症狀治療,西醫式的中醫。

 

他的流汗就是他與生俱來的體質:

1、盜汗,當身體覆被溫暖後,體內的水飲得到温煦,汨汨而出,所以盜汗不已。

 

2、身體其他部分都不流汗,僅在手汗、腳汗,是他先天體冷,陰盛格陽,內寒外熱,體熱排出到體表手腳而汗出,手汗腳汗是格陽的外熱假熱,是一種假像,無需理會,要處置的是先天體冷,體熱之後,氣血得以周流,手汗腳汗可除。

 

3、有的人會用手術治療手汗,但會有代償作用,從別處甚至尷尬處流汗,是因為病因沒有去除,病況就無法解除。

 

4、四逆湯、理中湯、苓桂朮甘湯加減化裁,其實是附子理中湯+茯苓,溫陽去飲,飲去則氣行血行,四肢可溫。

 

爸爸說:是我尋尋覓覓的中醫見解。

 

 

醫療,療效就是硬道理,每一位病人都能審證論因,找出病因。能夠評估病人,找出正確精準的體質,治人治因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 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