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肺炎後遺症 中醫經方說:「端看怎麼流汗」
瀏覽人數:2395
新冠肺炎後遺症 中醫經方說:「端看怎麼流汗」
感染新冠肺炎已周年了,依然在長新冠的陰影中,讓他眉頭深鎖唉聲嘆氣,才35歲,怎麼無法好起來,一次次地求診,一包包的藥倒入口中,卻是越來越嚴重,診間提起流汗這事兒。
流汗是身體的調節機制,身體熱了就會流汗。或黏黏地在皮膚上、或微微似汗、或流下來、或暴汗如雨下。能流汗是健康的體徵,以微微似汗、汗流下來,是最佳狀態。有的人汗味較清爽,有的人酸臭薰餿,汗在每個人身上多樣情。
也有一掛人怎地就是不會流汗,一般人未曾深究,這種人很容易中暑,因為體內寒涼沒有熱能,無力推出鬱熱透過流汗排出,熱在體內氤氳醞釀,最常發作的是「頭痛如裂」,痛到無法忍受,都是服止痛藥壓制,越吃越多顆。還有「身重如山」,體內的水無法順利排出,形成飲郁,全身酸重倦怠疲勞。絕非服止痛藥的壓制,此時醫療最好的對應是,用刮痧板如彎月形狀的,將頭部整個刮透,頸椎兩側刮出散熱的出血點,熱邪散出,如此人體立馬通透舒暢活過來。
還有的是暴汗,一動汗如雨下,全身濕透。這樣的人顯示體內諸多水飲,先天水飲眾多承自母體,後天飲食又酷愛湯湯水水。臨床上暴汗的人,認為流了這麼多汗,應該及時補充大量水份以對應。殊不知暴汗的背後呈現體內「素有寒飲」來自於先天體質,後天大量水飲灌入體內,內濕加外濕,惹得身體狀況連連,水濕痰飲有8症:「眩、悸、喘、咳、嘔、滿、腫、痛」
感染新冠已滿1年的他:「暴汗、一熱就流汗、汗如雨下、很怕熱、睡眠障礙、頭痛脹、鼻塞、耳鳴、口乾舌燥、咽乾、咽痛、咽癢、咽卡卡、咽腫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打嗝、噫酸、胃脹、胃痛、腹脹、腹痛、排氣多、大便水瀉、倦怠疲勞、平日喝白開水、豆漿、咖啡、湯、吃蔬果」。他的症狀虛實寒熱錯雜,經方醫療梳理評估為「飲郁化熱」,「內真寒,外假熱」,診斷切入的點兒就是「暴汗」,「素有寒飲」的體質。暴汗是他身體的密碼,顯示先天「素有寒飲」,來自於家族母體傳承下來。從感染新冠,所得到的資訊就是多喝水,多喝水,「多」就是學問,是「無限制的多」,還是「了解體質後的多」。一般人都是狂喝,認為多多益善,如果忽略了,僅看到他身體表面的熱象,「清熱解毒」,「滋陰降火」,「多喝水」等,將他陷入「內越寒,外越熱」,35歲年輕生命,輾轉在錯誤的診斷思維,飽受煎熬折磨,如他說的:「好不起來得憂鬱症」。
醫學診療不是淺白的症狀治療,不是病人有10種症狀,開出10種藥方,所謂疊疊樂,用掉「本草備要」裡上百餘藥味,西醫化的中醫,完全抹煞掉傳統中醫的精髓。 更不管藥與藥之間的抵觸制衡,龐雜的藥物進入人體的負擔和損傷,還慶幸包山包海的醫治了所有症狀。醫療的思維要「看透底板,參透隱曲」,評估諸多病證的病因,針對病因論治,才是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。而「飲郁化熱」,「內真寒,外假熱」的診斷,是經方醫療的強項,在輾轉不癒,症狀反覆,越來越嚴重的病人,有「一舉中的」,「嚴謹細緻」之妙用。驗諸臨床,感受病人通體宏觀全面的改善。中醫經方值得進入門檻兒,精心鑽研,大力推廣,也是中醫最大化,最能引人尊重,最能永續流傳的唯一捷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