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了好多藥 中醫經方一指迷津

瀏覽人數:861

 服了很多藥  中醫經方一指迷津

臨床上發現,容易生病的人,很多都是飲食偏頗,比如1、工作很熱,整天咕嚕咕嚕灌冰水, 大量冰水形成循環障礙。2、水果、蔬菜當飯吃,以為蔬果就是多多益善,還能控制體重,但蔬果也是水,太過不及皆令人病。3、每天規定自己,或要求家人要喝2000CC的白開水,再加上其他牛奶、豆漿、茶葉、咖啡、飲料、熱湯、蔬果等液體,3000~4000CC大量的水飲,怎能不考慮個人體質?

 

她49歲:「5/24 確診新冠、聲音嚴重沙啞、過敏性鼻炎、鼻塞、鼻涕倒流、咽卡卡、異物感、咽癢。胃脹、納呆、排氣多、大便可、四肢會麻、抽筋、很怕冷、不易汗、手心足心熱、平日喜白開水、茶、咖啡、牛奶、豆漿、熱湯、蔬果」。她散發知性上班族的談吐,身材保養得宜,年過50,還能濃纖合度,可見她嚴謹的生活態度。如此注重保養的人,但她的聲音沙啞,越想表達清楚,越是用力,聲嘶力竭,聲線聽起來就是難受。「慢慢來,慢慢講,我認真聽著」,同理心的安慰她,她說這樣的聲音很挫折,簡單的說話竟成困頓,生活也太難了,雲端藥歷長長一串服藥史,她的無奈、我的心疼瀰漫診間。

 

西醫檢查一切都正常時,病人卻經年不癒, 絕不是治療眼見的聲音沙啞,對應清咽利膈湯、響聲破笛丸、沙參麥冬湯、清燥救肺湯等,如果僅是這樣的對應,病人自行買藥即可,也不會好幾年來,她總是發聲困難。「中醫經方」最動人的特色是從身上諸證統合歸納出致病因素,治療因素非治療單一症狀,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,如此才能抽絲剝繭去除病灶,一勞永逸。

 

肺是發聲器官,聲音沙啞第一考量「肺怎麼了」,從她的不易汗、和平日喜湯湯水水,輕易可見「飲郁在肺」、當痰飲黏膩地塞滿胸腔,胸腔無法伸展發揮作用,見到聲音沙啞、鼻塞、鼻涕倒流、咽卡、咽異物感,是一連串呼吸系統的症狀,而且「飲郁化熱」要發出聲音時又乾又緊又吃力。「腸胃系統的飲郁」:胃脹、納呆、排氣多。「周身飲郁」:四肢麻、易抽筋、很怕冷,手心足心熱。所以聲音沙啞的病因是飲-飲郁化熱,該處理的是飲,治則為溫陽去飲,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致病的因素竟是從未上心的水飲,水飲郁積造成她發聲沙啞困難。新冠肺炎後的嗅覺喪失或異常,也是肺的循環不佳,和她的聲音嚴重沙啞,病因一致,用藥一致。

 

她57歲,一臉愁容眉宇深鎖,已服過很多藥,檢驗數據皆為正常,症狀卻越來越嚴重,讓她覺得不知所措,甚至人生乏味。「鎮日喀痰、喀出濃濃黃綠痰、甚至臭味、(她翻出手機存放的痰照,確實令人驚嚇)、每天晨起目屎多到黏住眼睛、目酸、目乾澀、咽卡卡的、胸悶、呼吸不暢、胃食道逆流、納呆、排氣多、口很渴、倦怠疲勞、四肢麻、全身酸痛、手心足心煩熱、不易汗、很怕冷、平日喜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茶、咖啡、熱湯、大量蔬果」。雲端藥歷更長更長一串,對應皆為症狀治療,所見黃綠濃痰,抗生素 、清熱解毒不做二想,真是吃藥比不吃藥更糟。

 

她公務員退休程度不差,認為一定有不同的診斷思考模式,不同的用藥,網上不斷搜尋爬文,尋尋覓覓輾轉來到診所,迫不及待的敘述過往。審證論因,她「三焦飲郁」「飲郁化熱」「飲郁成瘀」,所以她的黃濃痰味腥臭、目屎多到眼睛睜不開、很口渴、目乾澀、手心足心熱,皆為假熱,假熱是不需處置的,臨床上「真寒假熱」比比皆是,要處理的是致病的「真寒飲」,而往往錯誤的聚焦在「假熱」上。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溫陽去飲才是首選,和清熱解毒背道而馳,當熱越清,身體質量就越下降,飲就越盛,每況愈下,太糟了。

 

經方中醫的診斷思維「審證論因」,「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」,不淪為西醫式的中醫,不淪為症狀治療的醫師,見病思源,源頭才是病灶所在,用純正的中醫經方思考治病,療效顯著,從2、3千年前張仲景先生「傷寒論」「金匱要略」即有明示,先賢智慧的發展和延伸,才是病人之福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