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重認識乾燥症 中醫經方說:「水盛血虛」
瀏覽人數:1865
鄭重認識乾燥症,中醫經方說:「水盛血虛」
乾燥症狀比比皆是:1、口乾到黏住,完全沒有唾液,嘴唇、舌頭也乾裂,枯槁難耐。2、口乾舌燥,卻越喝越渴。3、眼睛乾澀,甚至乾裂到滲血,模糊不堪。4、皮膚乾燥脫屑如雪花紛飛,甚至又乾又癢。5、咽乾咽卡卡,隨時清喉嚨、喝水無濟於事。6、陰道乾燥無法履行飲食男女的義務。這樣的乾燥症狀絕非草草「多喝水」、「擦乳液」、「點眼藥水」簡單的表面應對就可以改善,試想免疫風濕科的乾燥症,稱之為重大傷病,可見乾燥症是棘手的病症。關於乾燥就是多喝水,水對於健康的人體,能夠促進循環,加速代謝的功能。但臨床上不少乾燥症病人的體質屬於「水盛」、「飲盛」、「陰盛」、「不流汗,需透過動才能流汗,身體累積很多水飲」。喝水飲越多,水越盛即陰越盛,陰盛陽虛,陽虛則氣不行,氣不行則血不行,血不行則無法滋潤,人體的滋潤需氣行血行,良好的循環,才能達到有效地滋潤,換句話說,陰血不能自生,需得陽氣的溫煦濡潤而後生,氣行血行才能達到滋潤的效果,多喝水只是敷衍的對應。但也非直白的中醫治則「滋陰潤燥」可以改善,滋陰的結果,一樣造成陰盛陽虛,陰越盛陽越虛,讓乾燥症的病人,不僅乾燥沒有改善,陰越盛甚至奄奄一息,僅剩下疲勞和虛弱罷了。
她進入診間,深藍色洋裝,長直的頭髮枯燥感,很瘦很瘦,塌陷無神的雙眼,疲累無法睜開,說話有氣無力地:「乾燥症多年、頭痛、目乾澀、耳鳴、鼻塞影響睡眠、口乾舌燥、咽乾癢、夜咳、心悸、胸悶痛、納呆、胃脹痛、大便粒狀、小顆粒、大顆粒、2~3天1次、眠差、倦怠疲勞、很怕冷也很怕熱、茹素、不易汗、B肝、平日喝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蔬菜多水果少」。她說大家都建議她多喝水,多休息,喝水可以促進循環,但她喝到很難受,全身極度不舒服,到底怎麼了?
從她所訴的症狀裡,乾燥症、目乾、口乾、咽乾、便秘等,一系列乾燥不堪的症狀,不論別人或醫師的思維,甚至她自己,就會認定喝水就對了,但每下愈況。為何她的症狀越來越嚴重,中醫經方醫學的評估,一系列的乾燥症是因為「水盛血虛」,血虛無法滋潤形成乾燥,而血虛的病因是水盛,終究乾燥的背後因素是「水盛」,如果多喝水,滋陰潤燥,只會水更盛、血更虛、更乾燥。
中醫經方如何評估她的身體,1、不易汗是她身體透露的最重要的訊息,臨床上太多不易汗的體質,他們需透過運動、勞動、活動才能出一點兒汗,或者動時暴汗。這樣的人承自於先天母體就不易汗,身體內的水飲不易排出,形成「飲鬱」,很多水飲郁積在身體裡。有的動了就暴汗,顯示的是身體裡水飲氾濫。
2、「飲鬱」在身體軀幹裡,飲稀釋血液,水盛血虛,循環無法上達頭面,頭面的症狀如,頭痛、目乾、耳鳴、鼻塞、口乾舌燥、咽乾癢。
3、「飲鬱」在上焦胸腔心肺兩臟,飲郁而稠黏造成胸悶緊,飲郁在肺,夜咳。飲郁在心,心悸。
4、「飲鬱」在中焦,胃脹、胃痛、脹滿造成納呆。
5、「飲鬱」在下焦,不停地累積堆疊,讓腸道像臭水溝堵塞不通,久而久之形成糞石,所以便便成小顆粒、大顆粒,水喝得越多,累積越多,越是便秘。
6、「飲鬱三焦、軀幹、頭面」,全身充斥水飲,陰盛冰涼,沒有溫暖,造成睡眠障礙,先前曾經撰文「身體溫暖就能好好睡覺」,在臨床上實際驗證,療效肯定,為睡不著的病人另闢蹊徑,很棒的醫療思維造福病人,因為失眠實在太痛苦了。
7、她的長期茹素,因為蔬果也稱水飲,造成陰寒越盛,沒有陽光、活力動能,所以倦怠疲勞。
8、很怕冷又很怕熱,她的體內陰盛冰冷,當然很怕冷,體內冰冷,熱能只能外散到頭面四肢,外表覺得燥熱異常,病人都誤解成是燥熱體質,常常退熱降火,進入誤區,形成裡越寒外越熱,其實是「內真寒外假熱」,「真寒假熱」應是傳統經方醫學不同於一般醫學的高境界。
7日後回診的她,眼中有光判若兩人,侃侃而談:「服藥到第3天,感覺很多症狀舒緩了」,給人無限省思。醫療的藍海,思維能夠細緻縝密,可以勾勒出很多治則,更是一通百通,契合人體,意想不到的療效境界,完美體現。比如「不易汗、暴汗、盜汗是身體密碼」、「身體溫暖就能好好睡覺」、「水飲郁積身體成災」、「溫陽去飲去除惱人便秘」,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,再加一則「乾燥症的背後因素是飲郁、水盛血虛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