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:中醫的歷史包袱
瀏覽人數:322
中醫經方:中醫的歷史包袱
診間斗室啥事兒都可能發生,有的阿公阿嬤帶小孫孫來看病,只能自費,因為拿不到媳婦兒皮包裡的健保卡,還必需交代阿孫不能告訴爸媽吃中藥,總是在爸媽下班前吞下中藥,吃中藥搞成諜對諜。有時是父母雙方各執一詞,一力主中藥,ㄧ力主西藥,中西醫變成家庭戰場,甚至鬧得不可開交。
有些病人在西醫面前不敢承認告知服中藥,有時大幅度的身體改善,檢驗數據漂亮得很,也只能說自己努力運動,節制飲食的成果,更遑論身體和數據變差時,只能噤聲。ㄧ個服藥如此無奈,如此偷偷摸摸,中醫專技人員應該檢討的是,只要用藥精準,療效確實,就能ㄧ柱擎天,讓反對的人從此閉嘴。
實際上反對中醫的人,他完全不懂中醫,不知道中醫潛在精深之處,僅就皮毛的認知指手畫腳,講著心虛的話,google 來的網友說,Chat GPT 裡整合過但並未實際驗證的理論,試圖打倒淬鍊過真槍實彈的臨床驗證,這樣的自以為是,令人無言以對,因為多說無益。
形成如今中醫環境的氛圍,有著歷史沈重的包袱,幾千年前的醫學理論傳承本屬不易,也許諸多不合時宜,但去蕪存菁的過程,各自見解不同,一部黃帝內經,ㄧ部傷寒論,各吹各號,也讓後學窺其堂奧時諸多迷茫,也許終其一生戰戰兢兢地,只能說:【我盡力了】
近幾百年來,中醫更受西方醫學大舉的影響變成【西醫式的中醫】,常見到病人服藥,ㄧ餐10餘種,包山包海的ㄧ病ㄧ藥,頭痛給頭痛藥,胃痛給胃藥,酸痛就活血化瘀等,如此診斷用藥,老祖宗地下有知,老淚灑入歷史的洪流,震驚到不知所措吧!!
臨床上病人服西藥,心甘情願不會質疑,連續處方箋,每3個月回診一次,血報告監測,只要數據正常,再一次輪迴,一次又一次,總是服到蓋棺論定。但在中醫的診間,難得一見這樣的場景,病人的需求是最好一次藥身體就有感覺,甚至痊癒。服了幾次療程的藥就覺得服太久了,明明是體質的改變,半年、一年的療程都不能算太久,很納悶兒,為何中西藥的認同感天差地別。還有病人常常覺得中藥沒有療效,不如西藥快速確實,而實際上長期服西藥的病人,體內複雜,抗藥性高,中藥的不如預期是長期服西藥的後遺症。當然【西醫式的中醫】,也就是針對症狀治療,ㄧ症ㄧ藥,確實在療效上遠遠不如西醫的專科專藥,專技人員應引以為戒!!
中醫一路43年,走到32年之後,轉身摸索經方醫學,古老的先賢智慧:【審證論因】【治人治因】。10餘年來臨床實證,身體臟腑相通有著連貫性,在身體諸多症狀中統合歸納出病因,確認個人特殊的體質,治人治因,身體的改善就會是全面通體宏觀,這就是傳統中醫不同於西方醫學的關鍵處。歷史難免有包袱,途中難免有外在的紛擾影響,但堅持理念【療效就是硬道理】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