咳到撕心裂肺 中醫經方致靜

瀏覽人數:742

 咳到撕心裂肺  中醫經方致靜

候診處咳嗽聲不斷,一直咳著,也看到其他病人紛紛走避,也有的直接步出診所,廊外等待。雖然新冠已降級,疫情指揮中心解散,咳嗽依然滲人,避之唯恐不及,她的咳嗽聲沒消停,診間的我無奈心疼的聽著,怎地咳成這樣。

 

輪到她47歲,進入診間,盡力的忍住咳嗽,臉上漲紅,但一開口又是狂咳一陣,實在難為她了,邊咳邊敘述:「咳嗽已3週餘、一直服著西藥、鼻涕倒流、咽卡、乾、癢、晚上鼻塞甚、胸悶、呼吸不暢、納可、大便可、45歲停經、怕冷又怕熱、不易汗、倦怠疲勞」,斷續的講完,又是嘶吼似的咳,一直強調沒痰,咽喉很癢。臨床醫師千萬別落入病人主觀的判斷,被牽著鼻子走病人說沒痰,就對應清燥救肺湯、麥門冬湯,醫病的診斷,主導權一定是醫師,病人的描述是客觀地協助。從她的久咳、鼻涕倒流、夜晚鼻塞甚、咽卡、乾、癢、胸悶、呼吸不暢、不易汗等,透露的是「飲郁」,而她平日白開水不斷,咳時只要喝些溫水,就能緩和一些。其實是「飲鴆止渴」,喝溫水滋潤,確實一時止咳,但水飲不停郁積在肺,飲郁成喘咳,讓她不停地服藥不停地咳,不應治的咳嗽,而是該治咳嗽背後的病因「飲郁」,她在服藥3日後回診,笑咪咪的說:「差好多呦!大夥兒都說好神奇不咳了」,期待調整身體,並希望了解如何能從咳到撕心裂肺,一下子靜悄悄。

 

她的生活習慣沒有多餘的飲品,只白開水不斷,尤其在咳嗽時,所得的資訊是多喝水,但是她的不流汗的體質,容易造成飲郁,臨床上太多不易流汗的病人,正常的人正常流汗,因為陰陽相合各半。不流汗的人,是體內冰冰涼涼,沒有足夠的熱力推水而外出,水就郁積在五臟六腑,皮下、頭面等,衍生各種症狀。

 

她的白開水積在胸,胸悶、呼吸不暢。胸腔心肺倆臟,汗為心之液,水積在心不易汗、水積在肺,已咳3週餘,積在胸的水無法上達,咽卡、乾、癢。鼻子為肺的門戶,冰冷的水在肺,鼻塞鼻涕倒流順理成章。人體若陰陽相合既不怕冷也不怕熱,體內陰盛就很怕冷,「陰盛」使「陽」無處安身,只能被推到體表,熱在體表所以很怕熱,形成「真的裡寒,外的假熱」,真寒假熱相當於飲郁化熱,也就是經方醫學所以能一眼洞悉輾轉不癒的很多病證,上述久咳,不過是其中一例罷了。

 

經方醫學入門很難,讀懂、讀熟、讀到會用、讀到融會貫通時,就是通透,一通百通,萬法一宗,經方一路披荊輾棘,知難行易,大道至簡,用心體會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