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勾起耄耋婆婆一抹微笑
瀏覽人數:545
中醫經方勾起耄耋婆婆一抹微笑
隨著人口的老化,高齡就醫的病人越來越多,高齡當然也有體健者,但大多數身體包覆著多重症狀,吃很多藥。病人說:「一個抽屜放西藥,一個抽屜放中藥,一個抽屜放保健食品,每天排時間表吃藥,有些藥還排不進去,有時吃到錯亂,吃錯了!」老年悲歌,一再翻唱,而我們每個人都會邁向暮年,形形色色的遲暮長者,都是人生的借鏡。
她89歲,坐著輪椅,外傭推了進來,緊閉的雙眼,因為乾眼症常點眼藥水,濕濕黏黏的分泌物,臉上沒有笑容,皺紋滿佈,嘴唇也乾乾地,但說話仍然條理分明:「醫師,原本不想來的,女兒苦口婆心一直勸,已看了好多醫生,90歲了,就這樣吧!」認為所有藥物對她幫助不大,只因不想掃女兒的興,辜負她的用心,意興闌珊的說:「無唾液、乾到嘴巴都黏住、喝水都沒用、聲音沙啞、目乾澀、納呆、口乾舌燥、胸中緊、呼吸不暢、腹脹痛、大便服瀉藥、眠差、不易汗、下肢酸軟、走路困難、茹素」。了無生趣的模樣,能夠理解,但也令人心疼,
從她長年茹素,蔬果屬性多為寒涼,不易汗的體質,透露著身體沒有熱能作汗而出,體內寒飲極盛,飲郁周身,影響循環,尤其頭面在高處循環不能到達,所以無唾液,目乾澀,口乾舌燥。飲郁在胸腔心肺兩臟,早已黏膩無法施展,肺為發聲器官,所以聲音沙啞,呼吸不暢。胃部充斥寒飲蠕動不佳,沒了胃口。腹部腸道日積月累的水飲,塞滿腸道,經過歲月的洗禮,早已稠黏膏膩形成糞石無法排出,只能瀉藥協助。水盛血虛,無法正常循環滋潤,下肢酸軟走路困難。也因為水盛血虛,體內冰冰涼涼,沒了溫暖就不好入眠。
89高齡,全身性的病證,絕非局部用藥,分段式的處理所能奏效,中醫經方的審證論因,治病的人非人的病,治病因,治整個人,提高她的生活品質,讓她得以吃喝拉撒睡正常,才能讓耄耋老人恢復醫療信心,四逆湯、理中湯的溫心陽、溫中陽、溫腎陽。苓桂朮甘湯、苓甘薑味辛夏仁湯的去飲,酌加大黃,取溫下之意。她只願意拿3天藥,老人童化地完全不掩蓋情緒,靜默地讓外傭推出診間,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表現,當我90歲時,人生就不必演了。
3天後的午後,診所門一打開,第一位進入診所的她,很幸福的有女兒陪伴,外傭稱職的推著輪椅,臉上線條柔和許多,嘴角揚起淺淺微笑,「醫師妳好」從她的口中說出,還讓我有點兒受寵若驚。這次她的聲音亮了點兒:「胸口沒那麼緊,呼吸順暢些,排便雖還服瀉藥,但好大許多,有時服瀉藥也大不出,講話沒那麼吃力了」。在治因,治人的經方思考下,3天藥能讓老人家身體有明顯的好轉感受,最最動人的風景是歷盡滄桑的臉上那「一抹微笑」,確實鼓舞人心。切證的一劑知,二劑已,雖不是人人得以達標,但見病知源是經方醫學恪遵的原則。
老人家能話家常,能說感恩的話,那抹淺淺的笑意,生命的活力雖僅挑起一點兒,但也可能涓涓流淌。21世紀,老化、病毒、免疫等疾病,將會無情地摧殘人類,造成無盡的傷痛,傳統中醫經方醫學均能適時介入,就像這次新冠肺炎的後遺症,診所裡熙來攘往的病人,再一次見證中醫經方醫學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