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:「真的發炎嗎」

瀏覽人數:385

 中醫經方:「真的發炎嗎」

 

 

受西醫的影響,【發炎】一說到處充斥,醫療通常聚焦在眼見的發炎病灶上,再三的消炎清熱解毒,讓病情陷入反覆之中。而在實際臨床上【飲郁化熱】比比皆是。【飲郁】是體內過多的水濕痰飲固化後,影響心臟的運作,循環不能上達頭面高處供應諸多孔竅所需,或者上達之後不能再下行,動脈送出熱血靜脈無法回流,體熱一直蓄積在頭面高處,造成諸多【化熱】症狀如:乾眼症、眼睛紅充血、鼻中乾、口乾舌燥、唇燥裂、眼屎 、耳屎、鼻屎 、咽乾痛等。

 

軀體內諸多化熱的症狀如胸中灼熱、胃熱(胃食道逆流)、便秘(大便大顆粒小顆粒)、慢性尿道炎等。

 

體表諸多化熱的症狀如:頭皮痘、頭皮屑、 頭皮癢、頭皮油、滿面油光、青春痘、酒糟性皮膚炎、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、皮膚乾燥、皮膚癢、毛囊炎、尋麻疹等。

 

 

【化熱】相當於西醫所謂(發炎),但其實是【假陽】【假熱】,其病因來自於【飲郁】,要處理的是病因飲郁,而非外在看得見的化熱症狀,其治則為【溫陽化飲】。

 

 

【飲郁化熱】即經書所述【陰盛格陽】,陰盛於體內,格陽於體外,所格出來的陽,稱為假陽假熱,它非燥熱體質,是循環不佳。此時點眼藥水,擦凡士林、抹護唇膏、多喝水、吃退火清熱的食物或藥物,都僅是症狀治療,症狀可以一時緩解,但落入反覆,再復發時病情越來越嚴重。

 

 

迎來55歲女,腮腺炎月餘,抗生素不斷,病灶沒消,卻連牙齦都腫起來,苦惱之餘想著【中醫】試試。其實中醫也有很多長處,但在社會的氛圍裡,卻常常是死馬當活馬醫時,才能見到中醫的影兒,令人不勝唏噓。她:(腮腺炎服抗生素月餘腹瀉、胸中灼熱、胸悶、咽乾、咽中卡卡、身重、四肢麻麻、飛蚊症、全身刺刺癢癢、躺下暈眩感、先天性心臟病、冬天皮膚裂、不易汗)。

 

 

她的不易汗,【冷底】的先天體質,體表很多熱象,是心臟的運作不佳,動脈打體熱到體表,靜脈回流不易,表越來越熱,裡越來越冷。她的腮腺炎,是接收動脈打出的體熱一直蓄熱,而靜脈無力往返,服用抗生素讓體內更冷,體表就更熱,最終連牙齦整個腫脹。中醫的介入是讓虛冷的體內溫暖才能循環起來,溫心陽,補中陽,回腎陽,爾後心臟能夠正常週流,也可刮痧配合散熱,則熱退腫消,和抗生素的使用南轅北轍,一寒ㄧ熱,大相逕廷。

 

 

傳統經方醫學,審證論因,確認體質,治人治因,讓療效可以全面、通體、宏觀。看透底板,参透隱曲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