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思我在我做 我心中的經方

瀏覽人數:337

 我思我在我做   我心中的經方

 

 

曾經好長一段懵懂的歲月,關於中醫僅粗淺的認知,乾咳清燥救肺湯、麥門冬湯。手心足心熱,口乾舌燥,腰膝酸痛,納入腎陰虛,處方知柏地黃丸、左歸丸。腸胃脹氣平胃散、厚朴溫中湯。倦怠疲勞補中益氣湯、八珍湯。睡眠障礙柴胡龍牡湯、天王補心丹、甘麥大棗湯、歸脾湯等。腦袋裡總對應著有該病是該方,只能算是症狀治療,分段式的治療,類似西醫式的中醫,也能改善,但只限於局部或丁點兒,沒有思考沒有靈魂的中醫。

 

 

2014年,在中醫路走了32年後,始接觸經方中醫,古老傳統醫學如同浩瀚的海無邊無際,不知道從那兒下手。最初從網路書局大量買進大陸經方中醫師的著書,不計其數的充滿書櫃,一櫃又一櫃。其中很多深奧難入門, 起步研讀經方中醫,舉步維艱,要進入專技人員的思考,除非一而再,再而三的勤讀,否則只是皮毛,更無法實際診斷運用。天天吶喊的是:(如何和大師同步),覺得各家經方理論各有特色,不敢也不能逾越,當下診斷思考打結,將自己困在牢籠裡。

 

 

隨著歲月的積累,10年來一讀再讀又讀之後,深化消化成自己的理念,臨床上驗證~總結~再驗證~再總結~一再驗證~不停總結,形成治則,實際用到病人身上取得療效,和西醫的臨床研究一致精準而科學,在和病人的互動中,震撼般地感受經方的改善,全面通體宏觀,讓自己堅持在經方的領域不曾退縮,深刻體會老祖宗的智慧。說是(大道至簡),看似輕鬆自在,其實至簡的背後承載著無數病歷的積累驗證,還有無怨無悔的心力,同時樂於接受疑難雜症的考驗。

 

 

時序2024年,10年如一日,10年磨一劍,〔勤求古訓,博采眾方〕,〔雖未能盡愈諸病,庶可以見病知源〕。

 

 

中醫一路走到經方,不是發炎就清熱解毒,不是酸痛就活血化瘀。用純粹經方的思考,(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),(審證論因)。診斷開藥源於《傷寒論》《金匱要略》而藥到病除。

 

 

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---治人。不是西醫式的中醫,不是分段式的治療,更不是症狀治療,是評估生病的整個人。

審證論因---治因。證是一大堆症狀的集合,統合歸納諸症的病因,不是一大堆症狀擇一治療,是治ㄧ大堆症狀背後的病因。

 

 

經方的(治人),是評估病的整個人,經方的(治因),是審證論因治療病因、也稱核心病機。治人治因,達標療效全面通體宏觀。經典經方,各家論述各有異彩,療效才是硬道理,我思我在我做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