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說:〔藥食同源,良藥爽口〕
瀏覽人數:371
中醫經方說:〔藥食同源,良藥爽口〕
4歲小男孩兒,蹦達地跳入診間,嘴巴兒嘟嚷著:〔梅子粉藥沒了〕。中醫經方藥再加入少許烏梅矯味,是小小娃兒很能接受的藥品,有些小朋友還會催促家長看診取藥,煞是可愛。診所裡診間、候診處,在網上訂購原木的矮凳,有方有圓有高有矮,吸引小朋友願意到中醫診所服中藥。看著小小身影跑來跑去,拖動小椅子,換來換去的輪流就坐,流淌著傳承、延續生生不息的底蘊。
生病了到底服中藥,還是西藥,每個家庭都有一把尺,但也有不同調,總是爭執不休。有的爺爺奶奶帶小孫孫看診,只能自費,因為無法向媳婦兒要健保卡,還要趕在父母下班前吃完藥,年輕父母比較排斥中醫。或者父母之間不同理念,中西醫成了家庭裡的引爆點兒。不過近些年來,社會的氛圍漸漸地,越來越多人接受中醫,推廣中醫,體認中醫的好處。
4歲小男孩:〔睡眠障礙、頭汗、動了暴汗、平日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冰品、蔬果、納可、胃脹氣、排氣多、大便粒1-2/1次、皮膚癢、口渴〕。總結歸納評估為(陰盛格陽),陰盛於內,格陽於外,呈現假陽症於身體的外表:1、上部頭汗、口渴、睡眠障礙。2、下部便秘。3、外部皮膚癢。他的用藥屬草本、木本植物藥材,多是和平甘溫屬性,沒有金屬、礦石類、動物性的藥品,用藥單純,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要處置的是(陰盛),源於母體先天的體質,崁在DNA裡的宿命。甘草、乾薑、茯苓、白朮、桂枝、黨参、製附子~~等,簡單而純粹,就像蔬果一般,透過醫師掌握劑量,藥食同源,良藥爽口,服中藥成了小朋友的福音。診所統計,中醫藥的介入,讓小朋友使用健保卡的次數,大幅度降低。看著他好喜歡中藥的樣子,皮膚、睡眠、腸胃大幅改善,診所就診的小小娃兒人次也不斷成長,歸功於藥食同源,良藥爽口,臨床醫師真正的成就感。
〔久咳不癒看中醫〕是中醫診所外拉起宣導的布條,在新冠肺炎後,久咳的病人不少。說話、走動、情緒緊張、吹冷氣、吃冰品、喝水多、躺下來、睡覺時,咳咳咳咳不停、呼吸不暢、心悸胸悶、胸痛,同時呈現。尤其以不易汗、暴汗、盜汗的人,因為水濕痰飲的體質,總是咳不停,嗅味覺異常或喪失。病人的主訴:〔胸口很悶、咳得很緊、咽乾、咽癢、咽痛、胃脹氣等〕。過去的思維停留在制式的想法,清咽利膈湯、清燥救肺湯、麥門冬湯等,落入症狀治療。從主訴總結歸納評估(悶、緊、脹)就是循環問題、黏稠膏膩的痰飲無法排出,是經書裡述及的(支飲),反而溫陽去飲才是首選。四逆湯、小青龍湯、苓桂朮甘湯、苓甘薑味辛夏仁湯、理中湯等,是取得療效的關鍵。
和上述4歲小朋友的藥,如出一轍,甘草、乾薑、茯苓、白朮、桂枝、杏仁、五味子、細辛、半夏等,其中五味子、細辛、半夏更是咳嗽要藥,體現藥食同源、良藥爽口的人性需求。
古老中醫經方,精準處方可達(一劑知,二劑已)的境界。用藥簡單,取藥方便、療效確實、廉價便宜,簡、便、效、廉是其手段。小朋友陰盛格陽的睡眠障礙,飲咳(支飲)的溫陽,皆吻合傷寒論〔扶陽保胃生津〕的宗旨,人體陰盛陽虛,陰盛格陽的體況不少,溫陽、扶陽、回陽、補陽、振陽的處置,藥品甘溫、辛溫、辛熱,不僅藥食同源,更是良藥爽口,選擇中醫,步入中醫的殿堂,享受身心靈的結合,真正的健康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