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說:「回春」

瀏覽人數:923

 中醫經方說:「回春」

回春不一定是追求長壽,年長者追求的是提昇生活品質,矯健的樂活慢活。年輕人追求的是活力滿滿,青春滿滿,戮力工作,發財致富,創造成就感。

 

她45歲,正是蠟燭兩頭燒的時侯,「賣早餐久站、搬重物、足跟作痛、經常頭痛、倦怠疲勞、很怕冷、目淚、目酸、鼻咽卡卡、口苦、口渴、排氣排便、不易汗、納呆、大便可、平日喜湯湯水水」。夏日她初來乍到診所,毛帽在頂上,有些突兀,足上裹著厚厚的毛襪,兩眼無神,面色黯黑,熊貓眼。她說自己很燥熱又很怕冷,常覺得身體烘烘熱熱的很煩躁。從她不易汗的體質顯示「素有寒飲」,身體沒有熱能作汗而出。循環不佳地顯示外表的「假熱像」,頭痛、足跟痛、目酸澀、鼻咽卡卡、口渴口苦咽乾咽癢等。在溫心陽,溫中陽,溫腎陽,祛寒去飲,祛痰化飲的治則下,已半年餘,看見她早已脫下夏日毛帽,著涼鞋,兩眼發亮有神,皮膚有了光澤,頭痛很少,順利地操持家務,通體的改善,回春的感覺真好。平日建議服乾薑粉,再介紹乾薑粉的吃法:

1、拌進飯中,滴幾滴麻油,好吃的醬油。

2、拌進蔬菜裡,也可少許麻油。

3、加入湯中,也可滴入麻油佐味

4、加入沖泡的熱牛奶、咖啡、茶,豆漿。

 

她81歲用步伐蹣跚不足以形容,應是舉步維艱,外傭雙手環著她抱緊緊,用後退的方式移動,領著她慢慢地進入診間,候診到診間咫尺天崖,一小段路用了一些等待。診間內外傭直接抱她上座椅,骨瘦嶙峋癱在椅子裡,聲音微弱應對。

 

以她的身體質量,確診新冠都需住院10天才能了事,「平日吃少喝少、服軟便劑3年、裡急後重已年餘、納呆、頭痛、頭暈、口乾舌燥、夜尿多次、很怕冷、喝水、牛奶、熱湯、吃蔬果、不易汗」。最最困擾為裡急後重,只要躺下如影隨形般的想去坐馬桶,必需起身坐上椅子緩和些。我的回應:「長期服軟便劑,破壞腸道蠕動功能,躺下身體鬆弛裡急后重加重,坐起來身體較為緊縮,感覺減少」。經方中醫評估為「寒實內結」。針對81歲老人,便秘使用軟便劑也是症狀治療,僅處理內結,也就是便秘的處裡,忽略了真正病因「寒實」,導致腸道失去蠕動功能而鎮日裡急后重。

 

中醫經方治則:「溫下潤下,攻補兼施,祛痰去飲」,她的飲食皆為液狀,容易造成寒積,豈是軟便劑了得。必需啟動她身體的循環,也就是讓老人家內在溫暖起來,恢復自主性,困擾年餘的「裡急後重」在一次療程切證的處置下,已好了3成,看見春天的腳步。

 

洗腎半年餘隔天洗,83歲老人家,雙腿無力,女兒攙扶進診間,氣色黧黑,透露洗腎的境況,「頭痛頭暈、胸悶、心臟肥大、欲嘔、胸悶、心悸、過敏性鼻炎、納呆、咽乾、胃脹痛、大便軟、手抖、不易汗」。不易汗確診為「素有寒飲」評估為「陰盛陽虛、水盛血虛」,在溫心陽,溫中陽,溫腎陽,祛寒去飲,祛痰化飲的治則下,回診時,看見女兒牽著手緩步進診間,我感受診間的春意盎然,也建議平日服乾薑粉,維持體內溫暖。

 

84歲老人家,不會使用line,出不了門了,有幾次只能透過電話問診給藥,「咳嗽、鼻涕倒流、夜咳甚、心悸、呼吸不暢、眼皮無力,口渴、四肢麻酸痛、睡眠障礙、多夢、納呆、胸悶、倦怠乏力、大便1天2次,不易汗」。評估為「素有寒飲」,「外寒內飲」,「中陽虛衰」,「臟寒生滿病」,「腎陽虛衰」。經方治則:溫心陽、溫中陽、溫腎陽、祛寒去飲、祛痰化飲。看見她不必助行器,拐杖,很慢很慢的步伐,在兒子的陪伴下,步入診所,揮手致意,涓涓流淌的生命力,能走就是回春。

 

老化已是世界級的普遍現象,在醫療領域也是重中之重,從病人的回診率,及身體的改善,生命力的活躍,生活品質的提昇,中醫經方醫學見證「回春」,「紅杏枝頭春意鬧」的盎然綠意,仲景先生「傷寒論」「金匱要略」源遠流長,接軌今日依然風騷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