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
瀏覽人數:276
中醫經方: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
診所端有一張初診症狀勾選單,常見病人勾選到密密麻麻,傳遞的訊息是太多的不舒服如影隨形,聽他們敘述就醫的歷程,受西醫分科的影響,總是掛很多科別,頭痛掛神內,乾眼症掛眼科,過敏性鼻炎掛耳鼻喉科,咳嗽掛胸腔內科,腸胃脹氣、胃食道逆流、便秘掛腸胃科,皮膚病掛皮膚科等。專科專藥不容否認有一定的療效,但中醫經方醫學提供另一種思考模式,在諸多症狀統合歸納出病因,提綱挈領的治療病因,病因去除,諸證煙消雲散。
41歲的她:【一動暴汗,夜寐吹冷氣蓋被子,頭部潮潮地、背部整個汗濕、脖子很緊、眼睛很乾、耳鳴、口乾舌燥、口臭、胃食道逆流、濕疹、頻尿、很怕冷也很怕熱、四肢麻木、倦怠疲勞、睡眠障礙,怎麼41歲成這樣?】。
自認為很養生,因為很會流汗,一直遵照專家所言,每天量化制約自己,ㄧ定一定喝足2000CC的白開水,絲毫不敢怠慢,有時臨睡前沒有喝完的水,一股腦灌完,才算了了一天的功課。
我的提問:
1、水進入體內,就會自己代謝掉,還是透過身體機制運作,如果妳的五臟六腑其中之一或之二或之三病了,能夠正常代謝水嗎?
2、妳認定每個人有獨立體質,是否喝水ㄧ刀切都要2000CC。
3、生活中湯湯水水,牛奶、豆漿、冰品、飲料、熱湯、蔬菜、水果、茶、咖啡等,是水嗎?
4、妳的身體症狀越來越多,省吃儉用地越來越胖,思考的是食物、壓力、環境、是否想過積水?
針對這位患者我的說明:
1、暴汗和盜汗的隱意為【素有寒飲】,寒飲體質,本就循環不佳,所以四肢麻木。
2、大量喝水,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水濕痰飲,讓心臟運轉不利,無法上達頭面高處,脖子緊、目乾澀、耳鳴、口乾舌燥、越喝越渴、口臭。
3、痰飲累積在胃,刺激胃內膜分泌胃酸,造成胃食道逆流。
4、體內寒冷,心臟動脈運送體熱到體表,靜脈回流不利,體熱一直送出,體內越冷,所以很怕冷,體表越熱,所以很怕熱。
5、水濕痰飲郁積體內,也郁積在皮下肌肉層,化熱之後表現在皮膚成濕疹。
6、水濕痰飲郁積在膀胱腔成垢樣物,膀胱的容量銳減,一喝水膀胱腔就滿了,通知大腦後,頻繁上廁所。
五天藥後回診,她說:『湯水減半,反而比較不口渴,體重降了2公斤、尿量增加了,口臭減輕,頭目比較清新,胃食道逆流少發作,四肢麻木減少,濕疹比較不癢了,41歲不懂水飲流注到處是病,從0歲到41歲,生活中所得到的資訊都是多喝水,多喝水,原來喝水要認清體質,有學問的喝水,完全顛覆過去一貫的概念】。
在她的身上看見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,所謂看透底板,参透隱曲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