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的靶點兒 ~審證論因
瀏覽人數:1105
中醫的靶點兒~「審證論因」
「審證論因」證是很多症狀的集合,從很多症狀中梳理出背後的致病因素,治療的不是症狀,而是致病因素,療效確實肯定,傳統醫學經方是中醫的根呀!
她74歲,第一次就診,兒子攙扶進診間,手裡拿著塑膠袋,臉色蒼白,說話困難,說著說著就一陣嘔吐,不太好的味道瀰漫診間,前時才因急性血癌住院。她的主訴:「嘔吐、口苦、全身無力、心悸、流鼻水、脖子很怕冷、納呆、大便服著大承氣湯」,因為便秘,所以平日大量喝水。
臨床常見便秘的人大量喝水,卻越來越難大出,其實是對於水的誤解。不少人恰是水的代謝不佳,過量的水郁積腸道、腹腔,久而久之已不是當初喝下去的「清清如水」,而是攪成粘稠膏膩的痰飲,因此很難使力排便,喝越多痰飲越多越粘膩,便秘越嚴重。以她的年紀、身體狀況,大承氣湯著實不宜,建議喝水量至少減一半,她的嘔吐、心悸、流鼻水、納呆即是「飲郁」,全身無力急需溫陽,即強心之意。在四逆湯、桂枝甘草湯、茯苓飲、大黃、溫下強心滌飲的處置下,感受中醫的「一劑知,二劑已」的震撼,3天後自己拄著拐杖從家裡來到診所,條理分明的敘述身體的狀況,不再嘔吐、乏力等。「審證論因」正中紅心,藥到病除。
她52歲,7/27確診新冠肺炎,解隔離後[很多痰、暈眩、欲嘔、目中灼熱、眼球刺刺的感覺、流黃鼻涕、痰液腥臭、胸悶胸痛、腹瀉溏、排氣多、全身酸重、納可。]如果只針對症狀治療,鼻涕黃、痰液腥臭、胸悶胸痛、目中灼熱、眼球刺刺,一定一定落入「清熱解毒」的窠臼中,療效或許有些改善,但也可能更不舒服。傳統醫學經方「審證論因」,暈眩、欲嘔、很多痰、胸悶胸痛、腹瀉、排氣多、全身酸重是「飲郁」,源於感染新冠大量飲水郁積。目中灼熱、眼球刺刺、痰液腥臭是「飲郁化熱」。審證論因「內真寒外假熱」,在袪寒化飲、疏肝理脾解郁滌飲、溫陽理氣趨飲的治則下,她說第二包藥就有舒服起來的感覺,醫者要處理的是真寒,身體裡郁積的水飲,而不是假象的外觀如痰液腥臭、目中灼熱、眼球刺刺等。並帶來一樣感染新冠的兒子,月經異常容易酸痛的女兒就診,「審證論因」治療的是致病因素,而不是淺薄沒有思考歸納的表面症狀,傳統醫學經方,療效才是硬道理。
她49歲,6/14檢查,飯前血糖258,糖化血色素17,醫師建議每天最少喝水2500CC。8/9來到診所,已服藥約2個月,看到的血糖數據還是白天200多,夜晚160左右。至少喝進2500CC的水,讓她噫酸,胃部悶脹,大便軟爛2、3天才解一次便。我的感受是大量的飲水,造成「水盛血虛」血液循環不佳,所以血糖降不下來。「飲郁」形成胃部悶脹、噫酸、大便軟爛2、3天一次。在溫陽去飲,理中滌飲,健脾養血化飲的治則下,雖未看到數據的馬上下降,她說少量常喝的飲水原則,胃部舒服許多,排便很順利每天1次,不噫酸了。三高服藥後無法下降,中醫的袖裡乾坤,不是那個單味藥可以降血糖,那個方子能降血糖,毫無章法套方套藥。傳統醫學經方乾坤裡的法寶、真理就是「審證論因」。這個病歷未完待續,值得期待追蹤。
25歲就進入中醫領域,在中醫路走了32年後,57歲才接觸傳統醫學「經方」,中醫路上轉個大彎,再過幾個月都有老年卡 了。8年來經方路上歷經無數挫折思考打結,無奈的看不到療效,病人不斷地流失,依然堅持不懈沒有放棄。如今在診所,常見病患通體全面地改善,也會見到「一劑知,二劑已」的震撼與感動。我的努力醞釀漸漸通透的自我,思考嚴謹出手就是。診間裡我和病人會不自覺的一起拍拍手,因為療效的肯定以及病情大幅度的改善,這些歸功於經方醫學的「審證論因」,而不是膚淺表面所見的症狀治療。傳統醫學「經方」讓我們的明天會更好,有別於西醫專科專藥,中醫更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