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況一再反覆惡化 瞄準中醫經方
瀏覽人數:383
病況一再反覆惡化 瞄準中醫經方
她不易汗,活動了也少汗,感冒咽喉痛,咳嗽劇烈,夜咳甚,胃悶脹。服清熱解毒瀉火藥後咳嗽更咳,咽乾更痛,吞嚥都是折磨,胃更是悶脹。我開出四逆湯+小青龍湯+苓桂朮甘湯+用刮痧板刮頭刮透+頸椎兩側至肩井處+太陽膀胱經兩側刮出點狀,再加1~2匙的乾薑粉。她問:〔喉嚨這樣痛,還吃乾薑,不會太燥熱?〕,在醫療路上,要讓病人理解(飲郁化熱)實在困難。她的咽痛,不是西醫所謂(發炎),不是中醫所謂(燥熱)。大部分的人感冒都會大量喝水,她的體質令水積在胸腔誘發喘咳,大量的飲郁而化熱,造成咽痛,所以不是治療咽痛,而是該處置胸腔的積飲,加量的乾薑足以讓飲去則熱去,刮痧有協助散熱的作用,內外兼治而取效,療效才是硬道理。
猶記得新冠肺炎時,病人主訴:(胸口很悶、很緊、咽乾、咽束束的、咽緊、夜咳甚、躺下咳、走路咳、說話咳、失去味覺嗅覺),如依病人所述,只見表面咳嗽的外候,清燥救肺湯、麥門冬湯、清咽利膈湯等,止步在症狀治療,當下也許有短暫的止咳鎮咳效果,但病人可能落入久咳不癒,甚至喘咳發作,嗅覺喪失等。為何咽乾癢痛、咳則胸悶緊等,因為飲郁在肺,久而化熱之故。背後的病因(飲郁在肺,寒飲),金匱要略所述〔支飲〕,其治則溫陽去飲、宣肺化飲,四逆湯、小青龍湯、苓桂朮甘湯、苓甘薑味辛夏仁湯等,和滋陰潤燥、清熱解毒背道而馳,卻是釜底抽薪的根本治療。
臨床上(陰盛格陽)、(飲郁化熱),是很難理解的專業名詞,卻是造成反覆的主因。當陰盛格陽、飲郁化熱時,一般只見格陽、化熱的表面症狀,認為是上火、燥熱,施治用藥、生活飲食以大量喝水,清熱解毒瀉火為主,結果是表熱越清,裡陰越盛,裡飲越郁,症狀落入反覆越來越嚴重。再舉實例解說:
皮膚病:頭皮痘、頭皮屑、青春痘、濕疹、汗皰疹、尋麻疹、毛囊炎、皮膚癢、皮膚乾燥、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等,乍見這些症狀,如果是正常流汗的體質,清熱解毒瀉火的藥,多喝水,確實是對症治療。但如果是1、不易汗、活動後仍少汗(飲郁於內)。2、不易汗、活動後暴汗(素有寒飲)。3、暴汗淋漓(飲盛)4、盜汗(陰盛格陽)等體質。要治療的非格陽、化熱的假熱表面現象,如上述皮膚症狀。而是要處理其病因〔陰盛〕、〔飲郁〕。如此才能斬草除根,不會反覆一再發作,表面症狀治療只是短暫壓制,再復發時會更嚴重。很多皮膚病患者經常就醫,投入金錢時間心力,終究厭煩失望到放棄治療,因為症狀治療會落入反覆更形惡化,病因治療才能斬草除根,其人水濕痰飲郁積五臟六腑,也郁積在皮下肌肉,代謝不出,水飲油化、熱化、膏化、餿化表現在皮膚上,表現成各種病灶。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苓桂朮甘湯、葛根湯、理中湯、四逆湯等,溫陽去飲,配合有學問的喝水,與清熱解毒瀉火,大量喝水,大相逕庭。
臨床上輾轉就醫的病人很多,為何輾轉不癒,其實是陷入錯誤中而不自覺,甚至固執的自以為是帶著執念就醫,當病況反覆甚至惡化,不僅上述咳嗽、皮膚病,百病皆然,經方中醫從亙古至今,提供的是審證論因--治因,治病的人非人的病--治人,摒棄症狀治療,治人治因,一條全面通體宏觀的醫療大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