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千錘百鍊化為金句」中醫經方

瀏覽人數:463

 「千錘百鍊化為金句」中醫經方

優質的醫療診斷治則,通用於相同體質的人,更能流傳千古,衍成不變的定律。

 

1、「身體溫暖就能好好睡覺」,過往遇到睡眠障礙的病人,思考繚繞在肝火旺、心火旺、肝腎陰虛、心脾血虛、胃不和臥不安、腎陽虛衰等,用藥之後療效普普,甚至零療效。病人轉到身心科服著肌肉鬆弛劑、抗焦慮藥、鎮靜安眠的藥劑,不乏藥量越來越多。工商社會身心壓力巨大,在在影響睡眠品質,睡不好、睡不飽之後,百病齊發,身心俱疲。經過多年來的統合歸納統計,體質不易汗,郁積水飲在體內,造成身體冰涼。暴汗的人,即體內素有寒飲。冰涼的身體,如同寒流沒有溫暖無法入睡,睡眠品質不佳,多夢、淺眠、易醒、輾轉反側,越躺越煩躁、越清醒。綜合幾番用藥,(溫心陽、補中陽、回腎陽),訴諸眾人,歸納出讓身體溫暖之後,不僅睡眠品質改善,入睡的時間越來越長,整個人精神起來,順應著身心,人本醫療,是醫療追求的目標。

 

2、「皮膚問題何其多,溫陽化飲」,臨床上皮膚困擾的人太多了,頭皮痘、青春痘,毛囊炎、濕疹、汗皰疹、尋麻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乾癬、皮膚乾燥等。皮膚出現問題,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多喝水、吃清淡食物、早早睡覺來應對。臨床上發現體質為不易汗或暴汗的人,最最容易造成皮膚困擾。不易汗是先天的體質,就是身體熱能不足無法作汗而出,體內廢棄的水飲津液因代謝不出,不僅郁積在五臟六腑,也郁積在皮下肌肉,日積月累,只能透過皮膚表現體況,皮膚症狀如上述。暴汗的人,其身體條件為先天體內水飲更多,無法完全代謝淨盡,衍成上述皮膚症狀,所以不是眼見的皮膚症狀,而是要將皮下肌肉的水飲去除,只要能啟動身體的水份循環,皮膚問題終將不再困擾。

 

3、「越減越肥  是飲」肥胖是很多人的心事,每天膠著在食物的天人交戰,不吃很痛苦,吃了很後悔,即使很努力很控制,體重依然蹭蹭往上,直到沮喪、洩氣、失控的暴飲暴食,總是功虧一簣。減肥一路聚焦在食物的限制,甚至魔鬼式的鳥食,卻忽略了生活中進入身體大宗的水飲,包括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茶葉、咖啡、酒、冰品、熱湯、蔬果等。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,水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,亦可以郁積在體內。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當水以痰飲的狀況在體內郁積,就像食物一般稠黏膏膩,一罈死水衍成一灘爛泥,不僅身體酸重疲累,進而影響血液成油膩膩,也讓睡眠品質不佳,腫脹成梨型,一番慘不忍睹,越減越肥,是飲。

 

4、「咳喘痰很多是支飲」臨床上有人日以繼夜咳嗽,有人患咳嗽,以週計,以月計,以年計,隨時都在咳嗽,真的咳到山窮水盡,咳到地老天荒。以前的思維,痰的顏色區分,白清痰、水水的痰、對應小青龍湯,苓甘薑味辛夏仁湯。黃痰對應麻杏甘石湯、辛夷清肺湯、桑菊飲、銀翹散等。病人敘述乾乾地沒有痰(完全失去醫師的診斷權)對應清燥救肺湯、麥門冬湯等。如此用藥也算症狀治療,沒有評估病人的整體體況,也不了解病人的體質,侷限一隅。經方治咳審證論因、證是很多症狀的集合,從諸多症狀中總合歸納出病因,治療引起咳嗽的病因,非治咳嗽。治病的人,而非人的病,不是治療咳嗽這樣病名,而是治療患咳嗽的病人體質因素。因此治療咳嗽如下:

a、如何作汗是關鍵。 

b、是否胸悶、胃脹、腹脹成評估必要條件。

c、夜咳,也是納入考量指標。

 

經方醫學用純粹的中醫思考,診斷病人,治病因非治病名,治病的整個人,非治病名。年輕時研討中醫,曾耽誤在古方不宜今用,大陸的氣候用藥不適合台灣等,如今「中醫誤我,我誤中醫」,已成往事。醫療診斷只要形成「治則」,就不是個案有效,而是通例皆準,放諸四海,皆能劍及履及,邁開大步,走一條經方康莊大道,與病人同在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