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絕非止步在「調一調身體」而在「袪邪扶正」

瀏覽人數:988

 中醫絕非止步在「調一調身體」   而在「袪邪扶正」

常常聽見病人說我到西醫將症狀治好了,想到中醫調一調身體,增加抵抗力。身體健康是大家追求的,醫療的終極目標就是提高身體的質量,讓日子更好過,生活更幸福美滿。但若將中醫定位在調一調身體,嚴重地扼殺了中醫的另一半功能,心疼2、3 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醫學沒真正走入普羅大眾的心上,此時一定一定得讓大夥兒重新認識中醫,一種歷經幾千年都能挺過的醫學。

 

她在感染新冠肺炎解隔離之後,還是咳不停,走路、上下樓梯就喘起來,認為先到西醫將咳嗽壓下來,再到中醫增強免疫力。抬眼看著坐在診間的她,其實一家人平日是篤信中醫的。但她這次的解隔離,咳的很厲害,認為非西醫不可,已經吃了3天西藥的她,一說話就咳,摀著嘴極力的忍住,漲紅的臉在口罩下很難掩飾想咳的衝動,最終彎下身來埋在兩腿間,用力地咳了出來,咳聲在幾秒鐘後停了,空氣中瀰漫著她抱歉的神色,與我很難釐清的情緒,如何讓病人充分認知,何時該堅定的選擇中醫,「中醫就對了」,讓病痛銷聲匿跡。

 

確診新冠解隔離之後,咽乾、咽癢、咽中卡卡、很多痰、會喘成了通病。認為喉嚨很乾很多痰,要多喝溫水潤喉將痰液沖刷掉,卻衍成喘咳發作。一般人的認知咽乾、口乾舌燥是「上火」、「燥熱」的表現,必需多喝水多喝水。如果症狀的判讀如此直白,根本不需專技醫師。「咽乾」、「咽癢」、「很多痰」哪是民眾輕易的認知為上火燥熱,在醫學理論裡「寒熱疑似之間,最難將息」,就是專技醫師也都容易陷入錯誤,何況大衆呢!在長新冠的門診處置中,因為感染新冠病毒生病了,被隔離活動力下降,流汗減少,卻又被交代要大量地喝水,殊不知病毒是無法因水而代謝出去。結果過多的水,郁積在胸腔上焦形成喘咳,郁積在中焦形成胃部脹滿,食不下,郁積在腹腔下焦,形成腹瀉、腹痛、排氣多。她就是典型的病歷,飲證的咳嗽,西醫的用藥只會加重罷了。

 

重申「水」的定義包括:「牛奶、豆漿、茶葉、咖啡、手搖飲、果汁、菜湯、水果、蔬菜等。」,人體喝水的原則為:1、少量常喝。2、口渴才喝。3、白天到傍晚的喝水多一點兒,傍晚到臨睡前少量為宜。上述病人口渴、咽乾、咽癢咳不停,咳到家人、同事、朋友都離得很遠,也給她很多建議,比如多喝水,那家西醫最有效等,但仍咳到自己嫌棄自己,怎麼就是一直咳呢?當新冠肺炎就要解居隔,仍然無法快篩陰,甚至解隔離後個把月仍然快篩陽,倦怠疲勞、腦霧、思考不集中等,此時非病毒太強,而是身體太弱,就不是清冠1號、抗病毒藥所能承擔,也不是傳統醫學的調一調,而是「袪邪扶正」「扶正袪邪」「審證論因」「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」著墨之處。

 

中醫的治療原則「袪邪扶正」、「扶正袪邪」換言之就是患者正虛為主時,治法應以扶正為主,輔以祛邪;反之,患者正氣不很虛弱時,則以祛邪為主,輔以扶正。更應該發展出袪邪時「審證論因」,扶正時「治病的人」,袪邪即治病,扶正即調一調身體。所以真正的傳統醫學的內涵,絕非在調一調身體止步,而是在「袪邪扶正」「扶正袪邪」的脈絡裡,遵循審證論因,治病的人非人的病的無際宏觀醫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