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減越肥 中醫經方醫學一筆捅破

瀏覽人數:943

 越減越肥,中醫經方醫學一筆捅破

越來越胖,是很多人的心事,沒有勇氣站上體重計,只要是「放棄,管他去」的心思上了心頭,凸起的小腹,壯碩的四肢,斗大的肥臀,隨著歲月的飛奔,一直一直的複製到身上。偷偷瞄著鏡裡的自己,怎麼這樣惹人厭呢!好大一隻呀!

 

有的人覺得委屈,明明吃得很少了,澱粉類嚴格控管,一再檢討調整食物內容,只要是會發胖的食物,即使很好吃,總是難受的掙扎且拒絕,不過有時也忍不住,人就是會貪吃、餓呀!只好頻頻喝水解餓,腦袋想的是,喝很多尿也很多排出去,應該不礙事,身體負擔比較少。但奇怪的是體重仍然蹭蹭的往上,又繼續檢討食物,放棄澱粉,以喝水來代替食物,結果水積在胸成胸悶,水積在胃成脹氣、胃食道逆流、水積在肚子成腹脹腹痛,腸道裡充斥水飲,就像臭水溝的爛泥,越攪越膏膩,甚至大便無法解出,有人噗噗排出氣,卻了無便意,或著數天半個月才解一次大便,或者很用力,僅能解出腸道裡的宿便,小顆粒、軟爛的幾滴糞水,從未檢討的是水。其實水和食物一樣,過多的食物郁積在身體裡,形成身體的負擔,水何嘗不是呢!過多的水飲郁積在五臟六腑、四肢皮下,衍成病灶,更是全身酸重痛、睡眠障礙。當水郁積成病理的痰飲狀態,膏膩凝重到處充斥。如果減肥只聚焦食物,忽略了很重很重的水飲,必然功虧一簣,越減越肥。曾經聽過病人敘述,減肥時被要求喝到6000CC的水,一直喝到腸胃脹氣、呃逆、排氣多、整個人面色黧黑、小便不利、大便不出、沒有胃口,是病了而非瘦了。

 

人們腦袋裡裝的是專家的建議,喝足1500~2000CC的水,晨起一大杯溫開水促進新陳代謝好便便,或者風行的精力湯,很多蔬菜水果,有時加入老薑、堅果類。夜寐前再一大杯水,促進血管運行避免阻塞。這些衛教針對健康體質無庸置疑。但一大早,從凌晨的陽氣漸漸上升,即使是溫熱開水進入體內,人體不過36~37度的體溫,300~500CC的溫水,到底是促進代謝,還是澆熄剛冒出頭的陽氣而郁積體內。到底是容易便便,還是水飲郁積腸道,越來越膏膩,只能擠出小顆粒的糞石,或軟爛的幾滴糞水。臨床上無數人便秘,尤其是女性,平日飲食湯湯水水居多,代謝不出在腸道裡日積月累,喝越多便秘越嚴重。何況一杯冷飲的精力湯,更是稠黏膏膩,反而身體要付出很多熱能,將冰冷排出,進而發展成「陰盛陽虛」積水成飲,飲凝為痰,痰飲讓身體到處形成病灶,精神萎靡,身體越來越酸重,睡眠品質越來越差,頑固性便秘,體重樓高平地起。

 

還有些人的生活習慣就是水飲不斷,工作時頻頻喝水,若是小口小口喝,應該無可厚非,但有些人就是工作忙碌,逮到機會,咕嚕咕嚕杯水、瓶水直接灌進身體裡,造成另一種水飲積聚。亞健康的人,短時間過多的水飲累積上身,久而久之不但形成病灶,也讓體重直直往上。

 

有些人意志力很強,凡事力求貫徹,每天備好2000CC的水,要求自己也一併要求家人,人人一壺,必需喝完。只要親人生病,質疑的是水太少,從未想過水太多。水飲不只是白開水,生活周遭的液體都是,牛奶、豆漿、茶葉、咖啡、手飲飲、菜湯、酒、冰品、水果、蔬菜等。曾有病人說她幾乎是不喝水的,乍聽之下覺得訝異,沒水怎麼活呀!原來她進入身體的水是冰品,包括枝仔冰、雪糕、大碗公、還說冬天穿羽絨衣吃冰,才叫生活一絕,難怪她的咳嗽不會好,醫師也太難了。

 

當你越減越肥,檢視你的水嗎?檢視妳的體質嗎?充份認清自己的體質,有學問的進水,減肥路上容易多了。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痰飲的積聚讓體重無情增加,看不到盡頭,讓你省吃儉用,挨餓受累,體重卻成挫折。中醫經方醫學提供飲水的重新認識,生活中不只注意飲食,還要有學問的喝水,絕非多多益善。過去的痰飲大掃除,中醫經方醫學提供治則:溫陽去飲、疏肝健脾利痰濕、和中滌飲等,將看見全面健康的你,晶瑩剔透的你,瘦瘦的你喔!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