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服中醫經方不酸不痛

瀏覽人數:842

 內服中醫經方不酸不痛

酸痛是現代人的夢魘,如影隨形,對應的方式是推拿、針灸、泡澡、泡腳、按摩、芳療、內服藥等。酸痛是身體的病症之一,直接的治療酸痛的部位,也稱之為症狀治療,當下改善了,很快地又酸痛起來,沒有處置的是引起酸痛的病因。「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」,酸痛歸咎於血液循環不佳,臨床上使用活血化瘀藥方,疏筋立安散、疏經活血湯、桂枝茯苓丸、桃紅四物湯等,但酸痛依舊是酸痛,揮之不去。

 

病歷1、「35歲女、項肩背凝痛、轉側不利、過敏性鼻炎、咽卡卡、有痰、不易汗、胸悶、納可、大便可」。

 

病歷2、「43歲男、頭痛、頭重、項肩背凝痛、過敏性鼻炎嚴重、鼻中癢、目癢、耳鳴、口乾舌燥、咽乾癢、身體酸重、暴汗、手心足心熱、胸悶痛、胃痞、胃食道逆流、腹脹、排氣多、下肢麻、納可、大便硬軟、倦怠疲勞、睡眠障礙」

 

病歷3、「67歲女、頭痛、頭暈、頭重、項強酸痛、全身酸重、目模糊、咽乾、納呆、胸悶、心悸、胃脹胃痛、腹脹、大便粒燥、很多汗、排氣多」

 

以上3位病人,在溝通過程中,皆表示定時找師傅按摩推拿整骨,放鬆身體,確實能維持一陣子,但所費不貲,非一般受薪階級能承受的,只能久久一次,緩不濟急。尤其病歷1,只想拔罐刮痧推拿,不想內服藥,她說:「中藥味兒重,難入口,想吐呢!」。我的回應是:「中醫經方良藥甜口,如果診斷正確,藥到病除,效如桴鼓,請相信我一次」。

 

3位病人,不易汗和暴汗,透露出身體的訊息,亞熱帶氣候,環海國家,水濕痰飲何其多。三位病人先天水飲體質,後天飲食湯湯水水、飲郁三焦軀幹裡影響循環,無法上達高處頭面,引起頭、目、耳、鼻、口、咽、項等一系列高處症狀,頭面上的症狀,只是病因引起的結果,無需處置。如果針對頭痛給止痛藥、川芎茶調散。項強酸痛給葛根湯、疏經活血湯。目乾給眼藥水、杞菊地黃丸。過敏性鼻炎給抗組織胺、小青龍湯。口乾舌燥就是上火給黃連解毒湯。咽乾就給滋潤藥麥門冬湯、清咽利膈湯等。或將所有藥方一次給足,有是症給是方,共給10來個藥方,本草備要的藥物,一次給百餘味,太多藥味之間的制衡抵觸,造成身體五臟六腑、頭面四肢、皮下肌肉無端的負擔,令人擔憂。經方醫學的審證論因評估為「飲郁成瘀」,「久痰變成瘀」、「通則不痛」、「痛則不通」。

 

3位病人病因一致,治則一致,萬法一宗「溫陽化飲」,在葛根湯、四逆湯、小青龍湯、苓桂朮甘湯、茯苓飲、理中湯、當歸芍藥散等加減化裁下,病歷一,35歲女說:「我想好好了解一下,只服2包藥,隔天好像活過來了,整個輕鬆起來,怎麼可能呢?」。病歷二,43歲男說:「因為過敏性鼻炎嚴重,平日工作壓力大,戒掉過往狂飲的壞習性,改成少量常喝,口渴才喝,自從內服經方中藥,不需額外再去按摩推拿」。病歷三,67歲女說:「老了,沒啥收入,但以前只要有人介紹,再貴再遠都省著去整骨按摩推拿,1次花費約2000元,現在7天藥,百餘元就搞定,太開心了」。

 

「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」,中醫經方醫學,我在57歲時起步,一路走來第9年頭,看到病人全面宏觀通體的改善,就一點兒也不嫌晚,能將視野看到經方醫學,能將腳步邁進中醫經方醫學的殿堂,真的值得,不虛此生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