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減越肥 中醫經方說:「水濕痰飲」

瀏覽人數:780

 越減越肥  中醫經方說:「水濕痰飲」

 

 

老病人再回診,看到的是膨脹了一大圈,也常見到媒體裡的公眾人物,隨著歲月日益腫脹的身形,幾乎每個人都曾努力過的功課,「減肥」是大夥兒一輩子的課題。

 

 

如果是貪吃不節制,身形改變也就認了,但不乏一大掛人,明明吃得很少,卻一直胖起來,心裡納悶到底怎麼了,只是因為年紀增加,代謝率變慢?人們的心思通常聚焦在食物上,吃多長肉天經地義,只見不良食物堆積體內,發酵成贅肉,從未想過湯湯水水更是造成肥胖困境的隱形惡魔。

 

 

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喜湯湯水水,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茶、咖啡、冰品、飲料、酒、熱湯、蔬果等,認為只要不是甜的,是熱的,從口裡喝下,身體沖刷一遭代謝出去,毫無罣礙。也吻合沒事多喝水,多喝水的社會氛圍,1天2000CC的水量,或者體重×30的量數,聽從專家們的建議。專家說的也無爭議,爭議的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需要的飲水量當然不同,最最忌諱一刀切,採用人人一樣,於是衍成病灶、肥胖接踵而至。

 

 

臨床上女生便秘比比皆是,更易肥胖,和生活習慣息息相關,平日總在湯湯水水之中,不甜的茶飲為首選,茶飲的清腸促進代謝,深信不疑。這樣的觀念似是而非,臨床上人們有很多不易汗或暴汗的體質,不易汗意謂著身體沒有熱能、陽光,無法作汗,水飲代謝不出,需透過運動、勞動、活動等,給予身體熱能才能作汗,名符其實的循環障礙。暴汗的體質顯示體內水飲更多,如果又水飲不斷,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痰飲膏膩郁積腸道裡,久而久之形成糞石,所以使盡全力解出的大便是小顆粒或大顆粒。尤其在怕胖的前提下,幾乎不碰澱粉,或少許澱粉,視澱粉為洪水猛獸,避之為恐不及,認定澱粉是肥胖元凶,肥胖等於澱粉,殊不知澱粉才是製造固體糞便的主要來源。女性的堅強意志力,不少人吃的是鳥食,量極少極少的,少到令人震驚、心疼,但依然沒瘦下來,原由在膏膩的水飲郁積,如同食物一般令人又腫又胖。

 

 

女52歲:「地中海型貧血、頭暈、頭脹、頭痛、目淚、目屎、目乾、耳塞、濕耳、流鼻水、流鼻涕、口渴、咽乾痛、咳嗽多痰、胸悶、胃脹、腹脹、易打嗝、大便黏、月事已亂、不易汗、動了汗亦不多、很怕冷、倦怠疲勞、睡眠障礙、平日湯湯水水、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茶、咖啡、熱湯、蔬果」。從她的不易汗,看到的是內真寒外假熱,內寒所以循環不佳,容易郁積。外熱的表徵,誤以為燥熱上火,所以水飲不斷,形成裡越寒外越熱,內外症狀交相迫,也讓她在半百之後,體型大了一圈。在「溫陽去飲、健脾滌飲、和中去飲」,配合飲水的準則「少量常喝」,看到不動如山的體重稍有鬆動,身體酸重感減輕,胸悶胃脹腹脹改善、大便成型解得多,整個人好像被解救一般,如釋重負。她說:「原來喝水要有學問,非大量、隨時、一直喝,所以喝水也會變胖,是真的」昨非今是而恍如大悟。

 

 

女38歲:「睡眠障礙、氣色黯沈、濃濃黑眼圈、精神不振、頭痛、目乾澀、過敏性鼻炎、耳癢、納可、胃脹、腹脹、大便軟爛、不易汗、動了暴汗、平日喜湯湯水水、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茶、咖啡、冰、熱湯、蔬果」。女性的生活習慣,湯湯水水居多,她的不易汗、動了暴汗,顯示體內水飲氾濫,又隨時補充水,體內冰冰涼涼,無法安睡,倦怠疲勞,在溫陽去飲、祛寒去飲、溫中滌飲的處置下,她說:「小腹一圈變軟變小、睡眠品質好點兒、大便成型且多,體重少了約3公斤,原以為多喝水促進新陳代謝,沒想是積在身體裡作怪,控制水量,期待氣色好起來,多賣幾間房」。

 

 

陽光、食物、空氣、水是維持生命中的必需,前3項各有好壞,是普羅大眾認同的,唯獨水,大家的體認是「多多益善」,不辨體質,大量灌進身體裡。過多毫無節制的水飲郁積在身體裡,形成全身是病,更是又腫又胖又顯老,事實上,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,適當的喝水,有學問的喝水,認清個人的體質,當你減重困難,吃的不多,體重依然緩步向上,檢討的不僅是食物,而是視野瞄準「水濕痰飲」,你將茅塞頓開,有效率地體重蹭蹭往下掉,踩過陰霾、沮喪,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