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里大禹仁一 治水的中醫診所

瀏覽人數:434

 大里大禹仁一   治水的中醫診所

71年(1982)邁入中醫領域,一路走來兢兢業業,追求療效是心底的夢想,祈願能將多數病人的症狀改善,生活品質提昇。過去看診的思維,直白地什麼症給什麼藥,有是症給是藥,受西方醫學的影響,西醫式的中醫。病人的症狀也有改善,但幅度不大,復發機率高,苦苦思考中醫的療效在那兒?研討會、各種書籍、病人的身體,尋求突破,如此年復一年。直到103年(2014),時序荏苒已過了32年,有機會接觸經方醫學,從懵懂無知,如今10年匆匆已過,10年磨一劍,甘苦已成人生滋味,細細品嚐。42年的中醫路,最後駐足在經方醫學,核心思想「審證論因」,「治病的人,非人的病」,不再徬徨,不再猶豫。經方醫學發源於東漢,距離現在2千餘年,是純粹的傳統醫學,沒有受西方醫學的渲染,凡事純粹就能專一,更可以至深至廣至大。而光陰無情,我已從25歲到66歲,感念生命的無常,如今每週勤於筆耕,想要傳遞的是博大精深的中醫傳統醫學,不同的診斷思維。良好的思維形成治則,治則不僅適合個案,更吻合通例,放諸四海皆準,展現優質療效才是硬道理。臨床醫師的成就感,在於病人全面通體宏觀的改善,不只一人,更讓多數雜沓的人群點頭稱是。電腦前逐字逐句的敘述,堅持而不懈是真誠的熱愛,義無反顧迷人的經方醫學。最大的心願是讓很多人看見,做為認識身體的準則,發病時即時認清體況,以及茫茫無序就醫路,有一盞明燈,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。以下提供非器質性病變(人體各個機能在檢查時皆正常,但確實存在某些疾病)的診斷思考:

 

掉髮,髮者血之餘,受血液滋養,生機根源於腎。因此有關頭髮症狀,通常採用的治則為補腎益精養血。驗證療效卻很有限,甚至完全沒有改變,其診斷模式如坊間般的以骨補骨,吃豬心補心一樣的思維。

 

經方的思考,根源於腎,滋養於血,掉髮是因血虛,血虛包括循環不良,血液不夠營養,所以無法滋養。會造成血虛,探究其體質為「不易汗、暴汗、盜汗」,先天體質寒飲眾多,水盛阻礙循環無法上達高處頭部,水盛稀釋血液,血液營養不良,無法滋潤強壯頭皮,於是三千煩惱絲,更是煩惱。所以掉髮的病因是水,治水才是首選。如果聚焦在滋腎陰的杞菊地黃丸,補腎陽的桂附地黃丸,活血行血的桃紅四物湯、桂枝茯苓丸,落於症狀治療的框框。

 

這樣的思考,也可以融入到乾燥症候如:眼睛乾、皮膚乾、皮膚癢、口乾舌燥、咽乾咽癢等。一般人都認為乾燥是燥熱、上火,真的大錯特錯。乾燥如果滋陰潤燥,直白的症狀治療,就像抹乳液一樣,沒有從病因處理,表象的處置,只一下下的效果,爾後越來越乾。甚至清熱解毒,體內越寒,循環越差。乾燥是循環問題,啟動循環才能滋潤,尤其「素有寒飲」的體質,其病理為「水盛血虛」,血虛是血液沒有營養,循環不良形成乾燥,要處理的是病因是水飲,其治則為「溫陽化飲」一通百通,大道至簡。

 

頭痛,常見病人頭痛掛急診,止痛藥越吃越多顆,頻繁發作。診間總結最痛的頭痛是熱邪發散不出。致病的過程是悶熱,或很熱,本流著汗,或吹到風、或進入冷氣房,或喝冷飲,熱邪就束縛在體內,透過不易汗、素有寒飲的體質,無力推出綁在體內的飲熱邪。「熱盛神昏」又痛又重,覺得快昏倒了。此時可以刮痧散熱,內服溫陽去飲藥,溫陽可助發散,去飲可以清利,則頭痛可解。

 

66年華,沒有20青春洋溢,早過了30而立,曾佇立40而不惑,甘願渡50而知天命,成就60而耳順,進入70而隨心所欲,歡喜心在57大齡不畏艱難,迎風踏浪的進入經方領域,看重的非熙來攘往的病人,而是醫病侃侃而談,身心的改善:頭痛、乾眼症、過敏性鼻炎、心悸、咳嗽、腸胃脹氣、胃食道逆流、慢性尿道炎、各種皮膚病、便秘、肥胖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乾癬 、紅斑性狼瘡、婦女病、不孕症~~~等,迷人的中醫經方陪伴,日復一日,不知老之將至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