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樂道:〔身體的感覺像雲開霧散〕

瀏覽人數:362

 中醫經方樂道:〔身體的感覺像雲開霧散〕

 

 

黃帝內經:醫者有下工、中工、上工之分,下工治病,中工治人,上工治心,中醫為(身心靈合一)的統合醫學,經方更有(治病的人,而非人的病),通體全面而宏觀,兩者異曲同工,是臨床醫師的職志。

 

 

臨床醫師很難過的崁兒是:病人準時吃藥,遵循醫囑生活飲食有度,也幾次療程了,但改善有限,或沒有改善,甚至轉壞。此時雖有著病人特殊的體質因素,醫師更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,病人像出考題的老師,而醫師陷入長考。

 

 

57歲女性病人,捂著很脹的肚子、一臉愁容、眉頭深鎖、奔波在不時發作的尿道炎、下腹脹痛、頻尿、排尿點滴而滯澀、大便硬、口渴、熱黏汗、動暴汗、平日喝白開水、豆漿、咖啡、冰、蔬果。

 

 

在過去的思考裡,眼見尿道炎、大便硬、口渴等一派熱象,清熱解毒大黃牡丹皮湯、豬苓湯、八正散、導赤散、龍膽瀉肝湯,直接列出,或者病人虛弱濟生腎氣丸入藥。症狀治療如果有效,她不會一路輾轉就醫。

 

 

而今經方的思考是:

1、既然轉成慢性反覆,不能只是症狀治療,體質因素必需考慮。

 

2、她的軀體內無明顯症狀,胸、胃、腹無虞。

 

3、熱時黏汗,明示水飲代謝不易。動了暴汗,明示體內水飲眾多。身體熱能不足(俗稱冷身),必需藉助活動,身體熱了就大量排汗。

 

4、她的尿道炎,不是發炎,是體冷循環不佳,水飲代謝障礙,郁積在膀胱,久了化熱的結果。

 

5、她的循環不佳還表現在高處,脖子又緊又痛,口渴。更表現在低處腸道的大便硬。

 

 

怎是消炎了得,上述病歷要提供熱能,促進循環,與清熱解毒背道而馳,南轅北轍,她的回診敘述的是身體鬆開,雲開霧散的感覺,桂附苓理中湯的溫陽化飲,讓她上了妝,笑容滿面的說著身體往事。

 

 

26歲男:〔半工半讀、左胸痛、喘、易咳、呼吸不暢、頭重、頭脹、目乾澀、目模糊、耳鳴、口乾、咽乾、咽卡卡、耳鳴、大便硬、抽筋、倦怠疲勞、不易汗、眠時上身多汗、上牙齦痛、奶蛋素、胎裡素、睪丸扭轉、平日水、奶、豆漿、湯、蔬果〕。

 

 

病人總是掛號很多科別,如胸腔科、腸胃科、神經內科等。過去我的思考,見他症狀龐雜,擇其中之一治療,想當然爾地疏肝理氣解鬱,逍遙散、柴胡疏肝湯、小陷胸湯、定喘湯、平胃散等。

 

 

現今經方的思考:

1、不易汗明示素有寒飲,夜寐覆被溫暖後多汗,明示水濕體質。

 

2、身體上焦心肺、中焦脾胃、下焦肝腎,三焦有症,倦怠疲勞。

 

3、胎裡素,形成體冷,循環不易上達,胸腔、頭面部。不易下行便秘、抽筋、睪丸扭轉等。

 

4、學理上為:(外寒內飲、太陽太陰少陰合病),其實是水濕痰飲為患,通身是病。在小青龍湯+附子+黨参+茯苓+白朮的處置下,年輕人陽光的笑容,丟下:〔身體的感覺像雲開霧散)。

 

 

未曾想過自己的定位在下工、中工、上工。但耳邊兒聽見〔身體的感覺像雲開霧散〕,嚴絲合縫的契合經典經方的全面通體宏觀,經典經方、雲開霧散,亙古至今,血脈相連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