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:〔節制飲食,不喝飲料,太難了〕
瀏覽人數:445
中醫經方:〔節制飲食,不喝飲料,太難了〕
飲食男女,食色性也,生活中必需的事兒,工商社會,好吃、好喝極盡能事,追求感官的享受,餐廳、飲料店林立,應有盡有。隨之而來的肥胖、三高、罹癌~~等。所以會反思(節制飲食,不喝飲料),但執行層面太難了,天氣如此炎熱,酷暑如鞭刑般氤氳在全身,冰涼飲料像毒癮似的,越陷越深,清涼的瓜果涼透身心,愛不釋手,如何能滿足感官之慾,又能兼顧健康,不至於總是陷入兩難。
要節制飲食,不喝飲料,協助的藥品是乾薑,它也是食品,一般人對乾薑的認知就是燥熱,有些人還強調一點兒都不能補,一吃乾薑就特別口渴,一吃就長針眼、嘴破、牙齦腫痛等,似是而非的論調。人體太寒,對乾薑有格拒的作用,也就是吃下促進體熱的同時,會立馬竄出體表或在臉面、或在四肢,或在皮膚上表現出熱象。克服之道在於用量(少量而多),一定得認清體質,並且信任醫師的診斷,才能精準應用。
他37歲,因胸痛、呼吸困難就診,積極就診是因為兒子才2歲,覺得自己任重道遠,害怕的是症狀處理很久,做過各種檢查找不出病因。其證:(胃食道逆流、左胸痛、不易汗、動暴汗、大便軟爛、平日白開水、茶、冰品、咖啡、湯、蔬菜、)。
他的治則(溫陽去飲〕,除了萃取的科學中藥(乾薑粉),在他的體內達到溫陽去飲的效果,平日食用乾薑粉介入生活飲食當中,1日約15克,驟效在第二次回診時,侃侃而談徜徉在溪頭芬多精的竹林小道,漫步娃娃車與共的寶貝兒子,享受不被打擾,沒有胸痛、呼吸不暢的驚嚇。卻是豔陽,卻是清風徐徐地悠然時光,流淌著無言的幸福。
要節制飲食、不喝冰涼飲料,一定要創造優質的身體環境,才能擊垮體質的制約。當體質呈現〔陰盛陽虛〕時,俗稱體寒、冷底。不僅容易倦怠疲勞,也因為陰盛體寒冷底,自然會追求高熱量、重口味的食物,這類食物必然是不健康,形成身體的負擔。所以讓身體溫暖起來,〔溫陽去飲〕氣血得以周流,食慾的需求降低,進而節制飲食,而溫陽最好的藥材是乾薑。因此有苓甘薑味辛夏仁湯的入肺,理中湯的溫脾胃,四逆湯的回腎陽,展現經方的魅力,宏觀全面通體的治療,而非狹隘的著墨在看得見的症狀治療。
人體病了是會演進的,陰盛陽虛,字面意思容易理解,但一般最容易迷惑於〔陰盛格陽〕,格陽於外的人,最喜冰涼飲品。其意:體冷體寒冷身冷底,一派寒象,體熱只能散溢到頭面,造成頭汗淋漓、頭痛頭暈、眼睛乾、耳鳴耳甕耳屎、口乾舌燥、咽喉乾。散溢到體表造成手心熱、足心熱、很怕熱。此時最容易被曲解成燥熱體質,要多喝水,多吃清熱解毒的食物等。而其實是〈內真寒外假熱〉,假熱僅是假象,要處理的是陰盛的真寒,臨床上不少症狀輾轉反覆的病人,就是屬於這種而不自知,錯誤的解讀自己的體質,讓自己陷入痛苦中,你認清了嗎?
陰盛即水盛,水盛血虛是病體的再一次演進。體內水濕痰飲,稀釋或膏膩體內的血液,稀釋造成血液沒營養,膏膩造成血液不循環,最終形成乾燥症,最最痛心乾燥症多喝水,竟成為大家的共識。但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濕者成飲,飲凝成痰,當水濕痰飲在體內形成病灶,在體外就形頭髮乾枯、眼睛乾澀甚至出血、濕耳、口乾舌燥到嘴打不開,咽喉乾燥、陰道乾澀、皮膚乾燥等,尤其是免疫風濕科乾燥症。乾燥的病因是(水盛血虛),而其唯一治則〔溫陽去飲〕,絕對不是多喝水,乾薑才是首選,食用藥用雙管齊下。
臨床上呼籲諸病纏身的病人,不要目光如豆的著墨在症狀、病症的治療,必需是探索症狀後的病因,像西醫用各種儀器做檢查找出病灶是一樣的道理。台中大里仁一診所,只要是形成治則,都是在無數病人的身上,臨證~總結~再臨證~再總結。必需是評估全身的症狀,找出病因,認清整個人是那種體質,治人。優質經方醫學,治因、治人,才是診斷的翹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