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診所一直努力的事

瀏覽人數:403

 中醫經方:診所一直努力的事

 

 

〔百病皆由痰作祟〕,一直以來,診所端致力於水濕痰飲的病症,不遺餘力。當你的身體在科學儀器的檢查之下一切正常,但你的感受卻諸多不適,甚至從頭病到腳,茫然無所適從時,中醫經方提供一條不同的思路,它可以被檢視、被驗證,更值得推廣,形成治則和健康的共識。

 

 

飲食是生活中大事,一般人簡化為食,要清淡、要有機、要健康,諸多著墨。飲呢?水濕一直是身體的大事,被忽略成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。當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水~濕~痰~飲,水如果日積月累成痰飲時,和食物堆砌在體內所形成的病灶,殺傷力是一致的,生活中怎能重食而輕飲呢?

 

 

病患飲水的諸多樣貌:

1、隨時覺得水一定不能少,時不時補水,一再提醒自己,喝水、去喝水,有時是小口小口啜飲,有時咕嚕大口吞入,甚至嗆到,從早到晚,不敢懈怠,早晨一大杯促進代謝排便,晚上ㄧ大杯預防中風,這其間還不容錯過。

 

2、忙碌的生活,常常沒空喝水,逮到空檔,大口大口補足,也許600CC,一口灌入,甚至1天12000CC,也就是600CC礦泉水20瓶的意思。

 

3、家裡媽咪、老婆的愛心,每天2000CC的水壺帶出門,上學、上班很多干擾,臨下班放學之前,一口乾杯。

 

4、忙碌的白天,一直到下班才有閒情喝水,泡茶喝水成為晚上重要的事兒。

 

5、茶和咖啡是提神的重要幫手,隨時喝著,還義正詞嚴的說茶和咖啡不是水,有利尿作用。

 

6、水,僅指白開水,專家說1500~2000,其餘不是水,牛奶、豆漿、茶、咖啡、冰、飲料、酒、熱湯、蔬果等,更是排除在外。

 

 

診間常常得到的反饋是:喝多點就想嘔吐、喝很多水依然口乾舌燥、喝到腸胃都脹脹的、很頻尿、夜尿起夜好幾次、常常水腫、喝水也很胖等!

 

 

診所端每天致力於,認清體質,有學問的喝水,而不是沒事多喝水,多喝水沒事。尤其針對(1、不易汗,動了少汗。2、不易汗,動了暴汗。3、夜寐盜汗。4、手汗腳汗。5、洗澡後流汗。6、吃飯時暴汗)。體質和如何流汗,如同血脈相連一般息息相關(詳情請閱覽仁一中醫診所官網,yizyi.tcm.tw )。一般常認為很了解自己,卻一輩子都在錯誤之中而不自知。

 

 

廣義的水包括〔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茶、咖啡、冰品、飲料、酒、熱湯、蔬果〕。大量喝水,一直喝水,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當水~濕~痰~飲,積聚在人體的上中下三焦,眩、悸、喘、咳、嘔、滿、腫、痛,諸證蜂起,全身是症。

 

 

推廣水濕痰飲,是一條艱辛困難的路,甚至被質疑,還被無理的批判。因為和專家的認知不一樣,和社會氛圍違和,和個人的想法衝突,在自我意識高漲的年代,如果你認同每個人有獨特特殊的體質,是否也該不一樣的喝水,我在診所,每日不厭其煩的敘說:〔當水濕痰飲積聚在體內形成膏膩影響循環,人體高處循環不能上達,形成頭痛、頭暈、脖子緊、眼睛乾、鼻塞、耳鳴、口乾舌燥、 咽乾咽癢〕。〔人體低處不能下趨,下趨則不能上行,形成下肢緊脹、抽筋、麻木酸痛、水腫等〕。上述這一大籮筐的症狀,不是症狀治療,也不需分段分科治療,處理病因痰飲即可,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溫陽化飲為最高治則。

 

 

曾有病人問,我們一家人,症狀不同,為何用藥差異不大,我的回應是:〔病因一致,用藥一致,異病同治〕。我思我在我做,我心中的經方,診所一直努力做的事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