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咳嗽漫談

瀏覽人數:412

 中醫經方咳嗽漫談

內經:「形寒飲冷則傷肺」

1、形寒:穿著不暖、淋雨吹風、工作環境冰冷、久坐久臥濕地等。

2、飲冷:人體正常時,偶而來點兒冰涼果汁飲品,清心沁涼。但如果肺生病了冰冷飲品,甚至蔬菜水果進入,都可能傷肺咳不停。

臨床上有一誤區,病人總是認為熱飲百無一害,咽喉卡卡很多痰,多數人思考的是多喝點兒熱水,滋潤咽喉還可化痰。所以咳嗽時熱飲一口接一口,生病的肺,排出水的能力打折,漸漸地溫熱水--變成濕--變成飲--變成痰,膠著的凝固在胸口,胸口很悶、很緊、甚至作痛,膠固的痰飲,無法供上高處的咽喉,咽喉乾乾癢癢咳不停。所以不是多喝熱水、清燥救肺湯、麥門冬湯的事兒,這2藥劑的滋陰滋潤,只會讓膠固的痰飲,越來越多,胸口越悶越緊。再加上體質是不易汗的,平日就是水濕體質,更是雪上加霜,讓肺一直泡在水裡,甚至變成喘咳、夜咳、隨時咳、爆炸咳、咳到五臟六腑幾乎從嘴裡咳出。但病人不會意識到熱飲有何傷害性,當咳嗽加劇時,想的是熱水喝太少了!

支飲

金匱要略裡的支飲,白話文應是支氣管有水,但是有水所展現的臨床症狀,不會是拘泥於清清的痰,流鼻水等,因為清者為水,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當水濕衍成痰飲,累積在胸腔越來越黏,越來越膏,就形成循環障礙,循環無法上達咽喉就乾乾癢癢卡卡、胸口就悶悶緊緊痛痛,清燥救肺湯、麥門冬湯只是就表面眼見的症狀治療,沒有認清楚體質,沒有探究病因,雖然也能暫時壓制症狀,但可能從此陷症狀於體內輾轉反覆甚至惡化,是西醫式的中醫。

上述確認了病因,還需摸清體質:

1、不易汗動了少汗,動了也不汗,俗稱冷底。

2、不易汗動了暴汗,經書「素有寒飲」。

3、局部作汗、盜汗。內寒外熱,經書「陰盛格陽」。

4、需有溫暖才能作汗如覆被、洗澡、吃熱食、吃辛辣。

確認病因為水濕痰飲,確認體質為寒飲,這種人容易患咳嗽、咳很久停不了、夜咳、說話、 走路 、緊張 、壓力咳不止。

傳統中醫經方醫學,参透隱曲,看透底板,「病痰飲以溫藥和之」,小青龍湯、四逆湯、苓甘薑味辛夏仁湯、苓桂朮甘湯等才是首選,治人治因,讓咳嗽不會是一輩子總是聽見的聲音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