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:「口乾舌燥 很怕熱 暴汗 就是燥熱體質嗎?」
瀏覽人數:367
中醫經方:「口乾舌燥 很怕熱 暴汗 就是燥熱體質嗎」
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在於診斷時看見的不只是眼見的症狀,更要看透底板,参透隱曲,白話文就是治人=確認體質,治因=審證論因,治人治因才能直達病灶連根拔起。
口乾舌燥:
臨床上最易患的錯誤在於「口乾舌燥」,只要口乾舌燥絕不二想就是燥熱體質,如果辨症這樣粗暴淺顯,則人人可以是醫師,不必再找專業的醫師,自己來就可以了。「口乾舌燥」有著背後的深意,如果總是在口乾舌燥的狀態下,越喝越渴,尤其夜寐醒來,或者晨起,喝水的渴望極其強烈,甚至口渴到黏住,沒了唾液,就只是上火燥熱的體質嗎?
認清體質就看怎樣流汗,不易汗動了少汗,或動了也汗不出,是體冷冷底的體質。或者不易汗動了暴汗,是素有寒飲,寒飲體質。這樣的體質如果湯湯水水大量的進入體內,無法代謝出去,清者水~霧者濕~積水飲~飲成痰,黏膩的痰飲影響心臟的循環,無法運送飲食精氣到頭面的口裡,越喝越渴,所以不是燥熱,是南轅北轍的冷底寒飲的體質,相差十萬八千里。
很怕熱:
一般只要很怕熱,就認為燥熱體質,如果你是很怕熱,但也很怕冷,就不能厚此薄彼的只見很怕熱,身體的表現,在在呈現你的體質,只是容易被忽略罷了。為何很怕熱,因為體冷、冷底、寒飲體質,心臟在冷冽的環境裡,動脈打體熱到體表形成頭熱、胸熱、背熱、手心熱、 足心熱,因為體冷靜脈很難回流,體熱一直打出去,體表煩熱異常,尤其手心足心燙人,但體內真的很冷,所以很怕熱也很怕冷,原來很怕熱源於很怕冷,怎能見到很怕熱就是燥熱體質,出手就錯。
暴汗:
很會流汗,動與不動皆暴汗,或動了才暴汗,一般認為大量汗出就是燥熱體質,也許暴流50CC的汗,就認為需大量的補充水分,500~1000CC的水,輕易地咕嚕咕嚕灌進體內,唯恐水分補充的不夠,水壺越來越大,水裝得越來越多,喝得越來越猛。
是否曾回頭細想,暴汗的背後其實是體內很多的水濕,先天素有寒飲的體質,尤其是動了才暴汗的人更是。素有寒飲的體質,霎那間灌裝水(乎搭啦),則水濕累積體內化成水濕痰飲,造成動與不動皆暴汗,錯誤的養生是運動比不運動更糟,大量的喝水和認清體質有學問的喝水,高下立判。
你一直在迷思的霧裡嗎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