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雖未能盡癒諸病 庶可以見病知源

瀏覽人數:241

 中醫經方 雖未能盡癒諸病  庶可以見病知源

疾病百百種,疾病的治療若僅在眼見的症狀治療,是西醫式的中醫,非傳統醫學的原意,【見病知源】,早在2、3千年前已有論述,源即源頭、核心,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,找出疾病的根源,意即確定病因,針對病因治療才能直達病灶斬草除根。


病患裹著下肢層層包紥,幾處傷口,他才剛剛上藥處置,我只能從手機的照片ㄧ窺究竟,看得出來問題傷口,傷口有點兒深、泛紅、滲液、如果有糖尿病恐怕下肢不保。2年多來一直看腳一直敷藥,他說每一次就醫結論是加強消炎,ㄧ再清熱解毒,讓他步履蹣跚、精氣神渙散,讓我想起香腸嘴的妹妹,她也在清熱瀉火的氛圍中,從小香腸變成大香腸。但他只來診所一次沒有再回診,讓醫者的我心中糾結,糾結的不是回診與否,而是經方的思考會讓他有一線生機。從他2年餘的傷口依然滲液不收口,庶可以見病知源,他是不易汗的體質,水濕痰飲累積在皮下肌肉層,化熱成潰爛傷口,所謂【飲郁化熱】。如果僅就表面所見,ㄧ再清熱則身體越冷,水飲牢牢郁積在皮下化熱呈現在皮膚上,要處理的不是潰爛的傷口,而是皮下肌肉層的飲郁,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和清熱解毒的藥劑,大相逕庭,他的沒有回診,也許不明白我的解說和主流恰恰相反,違背他主觀的認知,不過就醫是病人自主的選擇,也許他依然尋尋覓覓,也許他的潰爛腳讓他出不了門了,祝福他!!


阿嬤帶著11歲孫女兒說是燥熱體質,希望調理。眼前小女孩瘦弱蒼白,隨口ㄧ問奶奶如何判斷為燥熱體質:「她總是扭動著頭頸,常常脹紅著臉,很愛吹冷氣,口乾舌燥,食慾不佳」。她平時不易汗,動了暴汗,暴汗在頭部、前胸。不易汗意謂著體冷冷底,動了暴汗意謂著寒飲,她的口乾舌燥是經書裡所稱【煩渴】,是體冷心臟運轉不暢,無法上供高處的口裡,是循環不佳造成的口渴,而非燥熱體質。循環不佳是需溫心陽,燥熱體質是需清熱退火,兩者一左ㄧ右完全相反。她總是脹紅著臉,是因為心臟動脈送體熱到高處的臉,心臟不停運送一直蓄熱在頭臉,因為體冷不易汗,靜脈很難回流,所以脹紅了臉。此時她的紅臉熱象,是經書裡稱之為【煩熱】而非燥熱體質。她的食慾不佳意即【臟寒生滿病】,腸胃無法蠕動不能消納,所以吃不下。阿嬤只見體表脹紅的臉,未見冷冷的體內,強制要多喝水、多退火,結果體內越冷,臉面更紅,最終阿嬤的理解卻是清熱退火不到位,水喝太少的緣故。


臨床上帶著「我執」的意念就醫的人不少,或者病人早已被N次洗腦灌輸,或者被媒體傳播、左鄰右舍的說詞搞到不辨是非。中醫經方醫學雖不能盡癒諸病,庶可以見病知源,從身體呈現的諸多症狀,審證論因,統合歸納出病因,確切的病因才是治病的鎖鑰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