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:諸病從寒起 寒從足下生

瀏覽人數:328

 中醫經方:諸病從寒起,寒從足下生

 

 

酷暑冷氣電扇不能少,很多人冷氣定時關機,餘下電扇勤勤懇懇,頭部不能吹,肚臍更不能,吹腳最合適。殊不知【足寒身就寒】【寒從足下生】,鎮夜的電扇涼風,讓身體的環境變冷,心臟就在此【寒飲的情境】,無法送好的循環上達頭面部形成上部孔竅乾燥,上中下三焦身體內部皆脹滿,無法下達下肢,或者下達之後無法上行,形成下肢脹、水腫、抽筋、靜脈曲張等。

 

 

曾有一位約30歲的媽咪,帶著4歲的女兒到高美濕地,豔陽高照,清風徐徐,小女孩兒徜徉走在淹過足背的水面,童顏歡笑畫面動人。回家後高燒40,來來回回住院,燒了退,退了燒。

 

 

小女孩兒是不易汗的寒飲體質,豔陽讓她體表蓄熱,淹過足背的溪水讓她體內更寒,不易汗讓她無法作汗散熱出去,因此高燒40,奄奄一息,此時傳統中醫的【刮痧】,讓她緊閉的毛細孔有了破口,協助她鬱熱可以宣洩而出。內服溫陽藥,溫心陽,補中陽、回腎陽,讓身體溫暖心臟可以運作起來,排熱而出直到燒退。

 

 

【寒】即冰涼不動不循環,所以體內水成濕,濕成飲,飲成痰,寒飲體質,心臟在寒飲的環境,動脈送體熱達體表(頭、頸、腋、胸、背、手心、腳心)靜脈很難回流,所以體表【煩熱異常】,很怕熱,很不耐熱,一般人容易誤解成燥熱體質,其實是【內寒外熱】【陰盛格陽】的寒飲體質。

 

 

寒飲體質,心臟無法有效循環上達頭面造成:頭痛暈、眼睛乾澀、鼻塞甚、耳癢耳屎、口乾舌燥、舌破、嘴破、咽乾、咽癢、咽卡卡。一般人只要有上述症狀,就以為燥熱上火,從此清熱解毒、多喝水不做二想,結果處置經過嘴巴、喉嚨只1秒鐘,就注入體內,體內越冷,頭面部越熱,越來越乾。

 

 

寒飲體質,在體內造成胸悶、胃脹、胃食道逆流、腹脹、便秘、腹瀉、頻尿、小便少、尿道炎等。源於不動不循環,所謂【寒實的積聚】。以尿道炎為例,不是發炎,臨床上太多是循環不良,膀胱腔裡累積很多寒飲黏膩代謝物,膀胱的容量越來越少,喝少許的水膀胱腔就滿,一直想尿尿。有時體內更冷,寒飲郁久化熱,小便不只熱熱痛痛還小不出來,此時如果清熱消炎,將讓體內更冷,膀胱更是停滯不蠕動,搞到只能去住院,爾後衍成慢性尿道炎,一再反覆。

 

 

寒飲體質,心臟無法有效運作外達皮膚,造成皮膚乾燥雪花紛飛,一般人皆認為乾燥就是要多喝水,結果大量的水讓體內更濕,心臟負擔更沈,更是不能運作起來,越喝皮膚越乾,免疫風濕科乾燥症的病人,通常是【水盛血虛】的無法滋潤,但病人執著於一直喝水。從來身體的乾燥要能滋潤,一定是透過心臟的運作,送出新鮮的血才能滋潤,完全不關多喝水的事兒,妳還在多喝水的錯誤迷失中嗎?你可曾關注過自己到底是怎樣的體質?

 

 

中醫經方醫學,看透底板,参透隱曲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