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看透底板 參透隱曲 足下紅腫熱痛

瀏覽人數:112

 中醫經方 看透底板 參透隱曲 足下紅腫熱痛

她的足底板前端紅、硬、腫、痛,一臉憂戚,年紀大了最怕足不能行,足廢身就廢了。

76歲依然小巧,沒有大腹便便,因做生意賣雞排,每天接觸人群互動,工作上走來走去,錢財源源不絕,身體雖疲累,心情卻是愉悅有動力,遺傳良好沒有慢性病,老天的寵兒人人稱羨。她說:「這腳到處就醫,甚至西醫血管都通過了,不見好轉,怎麼辦呢?」「不易汗、平日喜湯湯水水、 脖子很緊、白開水、牛奶、豆漿、咖啡、茶、納可、大便可」。

她的不易汗,就是診斷的關鍵,意謂著體冷冷底,所謂【心陽不振】。循環無法上行造成脖子很緊,心臟動脈運送溫熱精微到足底,因為體冷,靜脈回流不全不易,體熱一直蓄積在足底,累積成紅、腫、硬、痛。

如果僅就表面的症狀清熱解毒,活血化瘀,可能稍許改善,落入反覆,通血管一時通暢,源頭的心臟並未處置,落入枝節末微無濟於事,唯有溫心陽,強化心臟的運作,不易汗的體質不是多喝水來促進新陳代謝,人體喝進去水飲,吃進去食物,都要靠身體五臟六腑的機制運轉,才能通利條暢,如果體質為冷底,多喝水只會讓心臟沈沈的負擔,運轉不利。口渴少飲,不渴不飲,讓心臟順利運作起來,則可上達下趨外至。臨床上推廣【三陽開泰】溫心陽、補中陽、回腎陽,大劑溫陽在76歲高齡的人體,達到溫煦濡潤則可腫消熱退大步走起來。

69歲似佝僂症的茹素患者,起立坐下步行透露出艱難,足部常常紅腫熱痛,她說:「腳常常痛、膝關節、踝關節,足底紅紅熱熱的痛、甚至去住院、暴汗體質、口乾舌燥、喜冰涼烏龍茶,咕嚕咕嚕灌進體內、暴汗口乾舌燥大量補充水」。

她的狀況和上述病人一致,她更嚴重的是暴汗體質【素有寒飲】,循環更差,一輩子茹素,冰涼烏龍茶不釋手的倒入,一時痛快,卻是寒上加寒,心陽渙散,身形像佝僂老人垂垂老矣。

人們總聚焦在眼見的症狀,暴汗、口乾舌燥、足部紅腫熱痛,就是上火燥熱發炎等,一再消炎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等。總是到這些處置過程罔效時,才驚覺是否該有不同的想法,才回頭轉身死馬當活馬醫的進入中醫的領域。

傳統中醫經方醫學,看透底板,参透隱曲,非清熱解毒非活血化瘀,而是體冷、寒飲體質,心陽不振,所需為【大劑溫陽】,溫心陽、補中陽、回腎陽,三陽開泰則紅腫熱痛隨著動、靜脈的週流,自然消散,人體寒熱之間最難將息,而寒熱之間的思考診斷,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,讓病人的狀況天壤之別。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