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乾燥不是水太少 從來都是水太多

瀏覽人數:342

 中醫經方:乾燥不是水太少 從來都是水太多

只要是乾燥一般的想法是水太少,所以不論是自己的想法或是醫囑,都是多喝水。卻沒想過容易患乾燥症的人是什麼體質,臨床上最易患的是不易汗(冷底),暴汗(素有寒飲)的人。這些人軀體寒循環不佳,過多的水飲阻礙,心臟無力運作飲食精氣上達頭面高處五官,軀體內三焦脹滿、無法外至皮膚滋潤乾燥脫屑,所以乾燥不是水太少 從來都是水太多。

乾燥的症狀在很多人身上,最多就是眼睛乾、口乾、皮膚乾、免疫風濕科乾燥症、還有免疫風濕科各種病症最終衍為乾燥,而乾燥的滋潤只能是血不是水,是診所端一直提倡的。

她76歲,來到診間,眼睛瞇成一線很難睜開,她說:「睡眠障礙、安眠藥4顆無法入睡、乾燥症多年定期服藥、暴汗淋漓、頭痛、頭暈、乾眼症、目淚、口乾舌燥、口苦口渴、咽卡卡、易抽筋、腿緊硬」。兒子隨侍在側提問:「媽媽舌頭色黑、萎縮疼痛」,看見她的舌頭確實有些驚嚇。

76歲仍暴汗淋漓,除了自身寒飲體質,乾燥症醫囑需大量喝水,所以不敢怠慢,白開水、茶不斷,唯恐喝少了不利於身體,當我開口建議需減少飲水量,她一臉質疑,覺得她就是遵照醫囑,我的回應是【10個醫師10種說法】,妳有太多不舒服來到診所,請聽聽我的:

1、舌頭色黑萎縮疼痛,人體需有好的循環,心臟動脈靜脈週流,暴汗體質意謂著【素有寒飲】寒飲體質,比冷底更冷,寒飲體質身體循環障礙,又大量的喝水,更是心臟沈沈的負擔,加上76高齡心臟早已退化,心臟更在寒飲的環境,心陽無法上行頭面高處,清陽不升濁陰不降,舌頭就像乾涸的田,乾燥縮小,長期下來色澤泛黑,一般人覺得上火燥熱,一定得多喝水滋潤,結果是水越喝,喝進體內累積體內,心臟負擔越重,打不動的動脈,更是寸步難行,長期下來舌頭變成萎縮紅痛色黑,誠屬自然。本來一臉不信任的她,聽了舌頭的解說,眼神柔和下來,有了想聆聽的靜謐。

2、心陽運行不利飲食精氣無法上達,頭痛暈、乾眼、口乾舌燥、口苦口渴。

3、心陽不振飲食精氣下趨不至,易抽筋、腿緊硬。

4、軀體內寒飲體質+大量喝水,形成像冷凍櫃冷颼颼,無法入睡,安眠藥擺平的是腦袋,沒有溫暖的身體是無法安睡的,【溫陽去飲】身體溫暖才能好好入睡,是診所一直推廣的診斷理念。

5、水飲進入體內,也要靠著身體的機制運作,不是喝水就能滋潤,適合體質的喝水,心臟才能順利地運作,才能上達下趨外至。

6、人體的滋潤,只能靠著心臟運送血液到身體的各個角落,滋養化生,完全無關乎多喝水一事兒。

【審證論因】總結出病因,確認體質治人,治人治因,溫陽去飲,溫陽啟動循環送陰血到需要的地方滋潤,去飲處理她寒飲體質,所以乾燥不是水太少,從來都是水太多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