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 關關難過 類風關

瀏覽人數:284

 中醫經方  關關難過  類風關

 

 

我是病人也是中醫師,常自詡【地表最美RA病人】,過敏免疫風濕科的疾病輾轉反覆,你努力小心地過生活也會誘發,一輩子都不可能痊癒。只希望不必依賴止痛藥能控制疼痛,盡量維持小關節不變形,能夠靈活自如的活動,活得有尊嚴。100年確診類風濕性關節炎,時序匆匆14年,從此疼痛無奈變成身體的一部分,膠原結締組織病,在筋膜處沈積物突起按壓疼痛,相當於水濕痰飲日積月累,百病皆由痰作祟。14年前對於此病的認知不多,盤算著西醫專科專藥一定能提供協助,在西醫的領域裡,確實足夠的劑量疼痛可控,但身體必需付出慘痛的代價,比如白血球的腰斬、貧血、血脂的上升、腎臟過濾率的遞減、肝功能異常、誘發宿疾等,重大傷病的背後,提筆ㄧ頁頁血淚史,更有抗病的辛酸。

 

 

此時你會轉身,想擺脫西藥的魔控,讓身體的數據恢復正常,於是思考搜尋怎樣的中藥最為合適,活血化瘀去除疼痛、強筋壯骨抵抗病情,健胃整腸提高身體質量、補肝強腎解救數據,套方套藥對號入座,桂枝芍藥知母湯、六味地黃丸、疏經活血湯、桂枝茯苓丸、香砂六君子湯、左歸丸等,像神農氏嚐百草一樣,一包包苦苦的中藥下肚,你能見到身體的數據漂亮起來,卻落入更痛的惡夢當中,在疼痛裡,你會崩潰投降,再回到西醫的桎梏裡。徘徊在中西藥之間,舉步兩難,如何讓疼痛可控,檢驗數據漂亮,生活品質提昇,確保身體不被破壞,變成人生的功課與指標,在生活步調的踩踏中尋尋覓覓。

 

 

103年進入經方領域,張仲景先生金匱要略闡述:「諸肢節疼痛,身體尪羸,腳腫如脫,頭眩短氣,溫溫欲吐者,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」,文義相符,如獲至寶,欣喜萬分。總覺得重大傷病的改善要不懼曠日廢時,照三餐服用,按時服用,不敢怠慢。也調整生活步調,盡量吻合健康地過日子。但在謹慎之中,仍然會毫無預警地誘發疼痛,現在回頭看,沒有診斷思考的用藥,只能算套方套藥,療效其實很有限。

 

 

於是在這11年深耕經方的步伐中體認,如何對待重大傷病【類風濕性關節炎】,8字綜括:【審證論因】、【確認體質】。我是暴汗體質,經書所謂素有寒飲,寒飲體質,意謂著循環不佳。從小喜大量水果,水果當飯吃,因此落入水濕痰飲的病因。類風濕性關節炎只是病名,病名一點兒都不重要,確認體質為寒飲,確認病因為痰飲,病痰飲以溫藥和之,遵循張仲景先生教誨,開出【溫陽化飲】的中藥,但仍無法完全擺脫西藥的制約,事實上西藥對於疼痛的控制確實略勝一籌,在中西醫學的整合中,西醫有效的控制疼痛,而且藥量逐步遞減,減少副作用。中醫有效地穩住身體的質量,在檢驗的數據裡,看到令人振奮的數字,白血球回升到5000以上,過濾率緩步向上,肝功能正常,貧血不再,宿疾也很少誘發,中西醫攜手,讓重大傷病的困境露出曙光迎向晨曦。

 

 

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