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:你找到答案了嗎?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瀏覽人數:81
                       中醫經方:你找到答案了嗎?
 
診間病人像醫師的老師,攜來各式各樣的題目,即興臨場的作答,應該要合理正確且宏觀,提供最洽當的醫療服務。
 
 
迎來一位早上在網上刷到我寫的文章,午後4點就成為第一位掛診的病人,遠迢迢地從板橋殺到大里,互動中笑談行動力、暴發力,如何點燃69歲雙腿的風火輪。她會在網上搜尋文章,可見她就醫頻繁,身上多恙沒有解決尋尋覓覓。
 
 
她的問題也是多數人的問題:
Q:盜汗:凌晨1:00左右突然醒來,枕頭濕了,衣服也濕了,無法再入睡,吃半顆安眠藥,三點多醒來也一身汗,不斷的咳痰,痰較深沉需大力咳才出來,平日咳痰則不需用力。
 
A:寒飲體質,除了冷底,體內還很多水飲。夜寐覆被溫暖,體內水飲活動起來,再加上目前服【溫陽】的藥,會激動裡飲,所以汗出,咳嗽。能夠汗出,要覺得開心,(體內臭水)能夠流出。胸腔肺裡更黏的痰飲,透過溫陽溫暖,深沈的痰也能咳出,大力又何妨呢!
 
 
Q:加味逍遙散、知柏地黃丸是否合用?
 
A:一般人認為夜寐流汗即為盜汗,在醫理裡又有(陰虛火旺盜汗)。殊不知夜晚覆被溫暖,水濕從體內流出。所以不是加味逍遙散、知柏地黃丸的滋陰清熱,而是四逆湯、理中湯【溫陽化飲】才為切證,2番道理南轅北轍,端看身體的感受,自己才是身體的主人,有療效才是硬道理。
 
 
Q:一吃就腹脹,2--3小時後又餓的慌,手腳發軟,每天晚上睡前(約晚上9點)肚子又餓了,是否胃陰不足(身體越來越瘦)。
 
A:臟寒生滿病,滿就是脹,臟寒就無法啟動循環,不會消化所以一吃就脹,不會吸收所以越來越瘦,不是胃陰不足,而是胃陽虛弱,陰陽寒熱之間,一般人很容易弄錯。
 
 
Q:走路、超慢跑、站樁、或靜坐等
早上走路1小時,下午靜坐1小時,期間不斷的哈氣,流目油,流鼻涕,喉嚨癢大量咳痰,靜坐約50分左右,全身包括頭微出汗,靜坐1小時後,下坐休息,擦乾汗換衣,喉嚨癢咳痰,雲門,中府穴也癢癢的
 
A:不論走路或靜坐運息,都會讓身體溫暖起來,目淚、流涕、咳痰,顯示妳的體內水濕很多,清者為水、霧者為濕,積水成飲,飲凝成痰,水濕痰飲是妳的病因。
 
 
Q:暴汗,暴汗會心悸,心房顫動,血壓飆高,跑急診,對於爆汗有恐懼感
午後腸鳴叫聲頻繁。
 
A:寒飲體質,就是冷底+體內很多水濕,比冷底更冷。心臟在很冷的體內,動脈打體熱到體表(頭、頸、腋、胸、背、手心、腳心),因為體冷靜脈循環不回去,一直這樣,體內越冷,體外越熱,頭部蓄熱越多燻蒸之後爆汗不已。
終究還是要讓身體溫暖起來,動脈打出熱,靜脈可以回流,冷熱可以交流,就不會爆汗了。
 
 
各式各樣的病人,每個人都有獨立特殊的體質,週週指頭敲出文字,真實的呈現診間的問答,導引大家在對的時間走對的路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