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經方:通了才能樂∼溫下

瀏覽人數:69

 中醫經方:通了才能樂∼溫下

 

 

人生大大的事兒:「大便」,每天按時完成它,就可神清氣爽悠然整天,如果沒有,情緒糾結在那兒,不斷地懸念著。有時不甘心的定坐馬桶上,心中溢念著(時間來不及了),(這事那事地宛如跑馬燈般的旋轉),在在影響便意,或者噗噗地排出氣體,牽掛的滾滾紅塵無奈讓你起身,終究沒有便出,帶著ㄧ肚子屎,熬過一天甚至很多天。

 

 

她59歲,餐服14顆瀉劑,日服42顆,依然便不出來,不只情緒沮喪,身材失控的走了樣,大腹便便,各種減肥方式都試過,卻在溜溜球效應中越來越肥,結論是:「不論便秘、減肥,首先要認清楚自己的體質,而非人云亦云地盲從」。在別人身上可以成功的,不一定適合自己,每個人獨立特殊的體質,順應它,減肥、解大便就不是那麼難的事了。

 

她:「類風濕性關節炎、血脂、血壓、睡眠障礙等服藥中、不易汗、排氣多」。42顆的瀉藥,讓她大便不出,有其獨自特殊的體質因素。1:不易汗的體質,稱為冷底沒有溫暖熱量,很難熱起來促進循環,血壓、血脂高,就是循環障礙的結果。

2、冷底體質,軀體寒涼如同寒流襲擊,怎能安睡。

3、約9公尺的腸道塞滿黏膩的穢物,排氣多是身體的調節作用。

 

 

他71歲:「便秘服藥多年、也服心臟、安眠藥、納可、暴汗、腹脹、大便小顆粒」。

1、暴汗是先天的,稱之為【素有寒飲】,寒飲體質,和冷底一樣體質為寒,體內還有很多水-濕-痰-飲,這樣的體質比冷底更是循環障礙,所以心臟、睡眠服藥中。

2、服軟便劑多年後,今腹脹、大便小顆粒解後不暢,更見低落的循環,雪上加霜。

 

 

上述2位便秘病人,在多年用藥許久後,一直加大劑量中,喪失了人體自然的調節功能,便秘其情可憫,用藥則失去通盤考量。其一為暴汗(寒飲體質),其一為不易汗(冷底體質),長期的瀉劑處置,只會讓身體更冷,循環更是無法啟動,終究困頓在大便不出的窘境中,加重到半百顆瀉劑,沮喪悲凄地不知所措。

 

 

2、3千年前仲景先生金匱要略:「脅下偏痛,發熱,其脈弦緊也,以溫藥下之,宜大黃附子湯。」文義溫通和下行的效果,即現在所述啟動循環,恢復功能,促進代謝。但它只是治療方向,非套方套藥地服用,需專業醫師評估體質,確認病因。先賢的智慧像一道光,指引黑暗中的我們,【溫下】,溫暖體內為首要,身體溫暖才能好好睡覺,是診所端一再提倡的,一樣地溫暖體內腸道才能好好蠕動順利大便,ㄧ而二不變的定律,只要是王道,千古傳唱永遠不滅發光發熱,經典經方,大道至簡,活人無數。

健康專欄

Photo by STIL on Unsplash